人物誌|鋼琴家查海倫「補斷層」為「大師」「街坊」築橋

2023-02-20 08:37

青年鋼琴家查海倫。
青年鋼琴家查海倫。

琴聲悠然地迴旋,鋼琴家查海倫(Helen)靈巧地按下琴鍵,時而隨音韻搖曳擺動,時而按節拍扭動身體,現場柔和的燈光也蓋不住那震懾會場的魅力。從4歲開始叮叮咚咚彈奏卡通主題曲,到現時彈指之間完成整個樂章,Helen內心依舊有著小女孩的純真,卻更添一份知性美。被譽為香港最年輕鋼琴演奏博士之一的她,成名前經歷過沒觀眾的音樂會,令她決心修補演奏家跟普羅大眾間的斷層,期望編織香港的音樂搖籃,讓新晉樂手也能得到賞識。 

跟一般「80後」一樣,查海倫(Helen)最初視鋼琴如課餘活動,「家長沒有特別期望,但想我認真學好。」然而這個「好」字,後來演變成9歲入讀香港演藝學院,繼而深造至大學畢業,再遠赴美國伊士曼音樂學院完成了雙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扎實地為她的生命交響曲譜奏出第一樂章。

查海倫決心修補演奏家跟普羅大眾之間的斷層,期望新晉樂手也能得到賞識。
查海倫決心修補演奏家跟普羅大眾之間的斷層,期望新晉樂手也能得到賞識。
查海倫形容,音樂是最真實的鏡子,人前溫柔的小女子,在音樂之中脾氣可以大得驚人。
查海倫形容,音樂是最真實的鏡子,人前溫柔的小女子,在音樂之中脾氣可以大得驚人。
查海倫決心修補演奏家跟普羅大眾之間的斷層,期望新晉樂手也能得到賞識。
查海倫決心修補演奏家跟普羅大眾之間的斷層,期望新晉樂手也能得到賞識。
查海倫自4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入讀香港演藝學院。
查海倫自4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入讀香港演藝學院。
查海倫(左)師承「鋼琴大師」郭嘉特(右)。
查海倫(左)師承「鋼琴大師」郭嘉特(右)。

失表演者身分 同理心會下降

Helen沒有在美國停下腳步,反而選擇回流香港,皆因當初「盲舂舂」考上大學的她,為日後的音樂路定立了清晰的教學方向。美國老師看重Helen的教學才能,信任年僅22歲的她擔任助教,身邊誓要成為演奏家的同學也讓她悟出道理,「我沒有舞台的執著,但有些人失去演奏生涯會活不下去。」她發現,自己不需要鎂光燈的點綴,而且教學既符合她的性格,也能讓她持續進步。她難忘老師再三叮囑不能放棄彈奏,「一旦失去表演者的身分,同理心會下降,理解不到表演者所背負的壓力,手指也感覺不到如何彈得快、彈得慢。」

對她而言,教學的最大挑戰在於面對不同學生,要選擇各人聽得懂的語言,「為何他們會彈不到?他們在想甚麼?並非要學讀心術,而是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他需要甚麼。」她指,不能再用上一代的教琴方法,不夠大聲就叫學生加大力度彈奏,而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是他腦袋中的想像力不夠強,還是現實有阻礙?邀請學生探索自己該怎樣做,而非高壓地命令他去調整。」這種教學方法造就Helen解決過無數「奇難雜症」,她指,演奏者的骨架不同,呼吸節奏也不一樣,若要教學得出色,先要學懂分門別類,才能因材施教。

慚愧多年後才追上恩師步伐

良師成長背後也有一棵大樹庇佑,Helen感恩遇上「鋼琴大師」郭嘉特,成就她成為獨當一面的鋼琴家,也促使她期望通過教學,築起「大師級偉論」跟「街坊式教琴」之間的橋梁。她憶述,過去兩師徒上課時總是眉頭深鎖,「他是一個擅於選擇詞彙去形容的老師,但那時我年輕,聽不明白高深的用字。」她舉例,「他說我彈莫札特不夠『靈氣』,現在的我當然明瞭他心中所想,但20多年前卻有別的想像。」那時,Helen心中的「靈氣」只是師傅口中的「精靈」,現時回首,既慶幸年少已遇到要求高的嚴師,也慚愧多年後才追上恩師的步伐。

Helen在培育新一代的工作以外,更為「樂.心」音樂會系列(Musica del Cuore)擔任音樂總監,為有潛質的新晉音樂家舉辦音樂會,提供演奏機會。她指,香港的表演場地長期爆滿,即使知名的音樂家或管弦樂團,每年成功輪候場地的機會也屈指可數,更遑論一眾新晉樂手,「很多音樂系學生彈完學校的畢業音樂會後,就沒有然後了……是否甘心或者值得這樣結束呢?」她坦言,畢業演奏也許只是部分人音樂生涯的起點,但學生即使有夢,也難以跟大型表演團體有聯繫;假設有錢租場,亦難有觀眾慕名入場,更要自己承擔票務。

新晉樂手欠機會無觀眾

「難道預約一個可容納400人的場館,卻只得30人到場嗎?我自己試過,感覺十分惡劣。」Helen分享,年少時曾因勝出比賽而獲得在大會堂劇院舉行音樂會的機會,惟開場前主辦單位的老師要在場館外面派門票,最終入場的觀眾也寥寥可數,給她一記當頭棒喝,「一個新晉樂手即使贏了比賽冠軍,觀眾為何要閱讀你的場刊呢?樣貌不是十分標緻,又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頭銜,香港觀眾有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可以選擇。」Helen親身經歷過這無情的斷層,希望後人在尚未出名至大師級前,有機會再做得更好,「音樂可以是一種鍛煉、一種享受,甚或訓練跟觀眾互動,通過演奏吸納第一班觀眾等,都需要開始,也要有地方去裝載這些使命。」她笑言,自己一輩子被賦予「補斷層」的使命,很高興有地方支持,無條件提供場地幫助新晉樂手。

Helen坦言,音樂是最真實的鏡子,人前溫柔的小女子,在音樂之中的脾氣可以大得驚人,「投射在歌曲中的感情幅度比現實中強烈得多,我也不清楚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她指,或許自己在演繹「Helen的人生」,甚或音樂中的才是真正的自己;儘管分不清,但兩個層面互補,構建出她眼中的世界,「只要把鋼琴彈好,我已經好幸福。」

個人風格演繹 領觀眾進入音樂

要普羅大眾沉浸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並不容易,查海倫(Helen)卻以簡單的方法,帶領觀眾進入音樂的漩渦。

Helen以一首《靜夜思》向記者解構古典音樂,「念詩最基本做好標點,再進一步清楚表達詞組,以及詞彙所表達的情緒或構想。」她即席以不同方法演繹唐詩,一句「牀前明月光 」也七情上面,再套上古典音樂的解讀,「古典音樂的確是背唐詩,因為琴譜輪不到我們選擇,但及後的演繹會因為個人魅力、學音樂時的成長,或者天分而有分別。」

她指,音樂世界有不同類別的人,有些會用盡所有方法去演繹,也有些美妙的音色不在樂曲的演繹本身,更多卻在樂器的吹奏方法上花工夫,「有些人掌握到樂器的最佳彈奏方法,也是一種才能。」然而,她認為,「沒有不好的音樂,卻有不到位的演繹。」唐詩跟古典音樂一樣,只要能夠傳達到訊息,做好當中複雜的細節,才是要素。

記者:仇凱瑭

攝影:何健勇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