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熊貓之父」胡錦矗病逝 網民哀悼「一輩子保護國寶的國寶走了」

2023-02-17 10:57

「中國大貓熊之父」胡錦矗病逝。網圖
「中國大貓熊之父」胡錦矗病逝。網圖

被譽為「中國大貓熊研究第一人」、「中國大貓熊之父」的胡錦矗教授病逝。內地網民表示痛心,紛紛哀悼,形官「一輩子保護國寶的國寶走了」、「大熊貓的保護神再見」。

曾組織領導第一次大熊貓調查 建立世界第一個大熊貓生態觀察站

人民網、封面新聞綜合報道,2月16日晚,從西華師範大學獲悉,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胡錦矗教授病逝。

胡錦矗,1929年3月24日生於四川開江,動物學家,西華師範大學珍稀動植物研究所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他是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曾組織領導了國內第一次大熊貓調查,建立世界第一個大熊貓生態觀察站,曾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是國內大熊貓研究的標志性人物。

獨創「胡氏方法」

1974年,45歲的胡錦矗作為四川省內知名野生動物專家,受命進入四川臥龍,組建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隊,牽頭開展全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他研究發明結合其它指標從大熊貓糞便分析大熊貓數量的調查方法,後來被命名為「胡氏方法」,沿用至今。

在野外調查期間,胡錦矗擔任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胡錦矗也獲得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最高獎項——「自然保護貢獻獎」,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

「中國大貓熊之父」胡錦矗病逝:

胡錦矗研究發明結合其它指標從大熊貓糞便分析大熊貓數量的調查方法,後來被命名為「胡氏方法」。網圖
胡錦矗研究發明結合其它指標從大熊貓糞便分析大熊貓數量的調查方法,後來被命名為「胡氏方法」。網圖
「中國大貓熊之父」的胡錦矗病逝。 網圖
「中國大貓熊之父」的胡錦矗病逝。 網圖
胡錦矗曾組織領導第一次大熊貓調查。網圖
胡錦矗曾組織領導第一次大熊貓調查。網圖
胡錦矗先生退休後,依然每天在辦公室工作,也依然會到實驗室給學生講授知識。網圖
胡錦矗先生退休後,依然每天在辦公室工作,也依然會到實驗室給學生講授知識。網圖
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胡錦矗病逝。網圖
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中國大熊貓之父」的胡錦矗病逝。網圖
胡錦矗曾擔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網圖
胡錦矗曾擔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網圖
在野外調查期間,胡錦矗擔任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網圖
在野外調查期間,胡錦矗擔任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全面探索大熊貓生態環境和生活習性的著作——《臥龍的大熊貓》。網圖
胡錦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網圖
胡錦被譽為中國大熊貓研究第一人、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網圖
大熊貓。 網圖
大熊貓。 網圖

2000年,胡錦矗先生退休後,依然每天在辦公室工作,也依然會到實驗室給學生講授知識。

西華師範大學的野生大熊貓研究在全國高校中開展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科研成果一項接一項,取得世界矚目,西華師大也因此享有「熊貓大學」之稱。探索國寶的生存奧秘、解開生命密碼,西華師範大學四代大熊貓研究者,堅持了半個世紀。

以創始人胡錦矗先生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為代表的第二代,張澤鈞、張晉東教授等所處的第三代,韋偉、楊彪、白文科、洪明生、唐俊峰和韓菡等年輕一代為代表的第四代……四代熊貓學者在佛坪、臥龍、蜂桶寨、唐家河、栗子坪、大風頂、大相嶺等川陜多地建立大熊貓監測站,這些研究點延伸出來,覆蓋到大熊貓分布的各個山系,描繪出中國野生大熊貓的一張生態地圖。

另外,亦有不少網民表示「掛住」旅美大熊貓「丫丫」。據報,旅美大熊貓「樂樂」、「丫丫」原定2023年運回中國,但「樂樂」在2月3日突然離世,終年24歲,死因仍在調查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