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防中暑指引》料惹勞資雙方爭議 顏汶羽:難一刀切分類工作量

2023-02-15 17:49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勞工處公布最新的《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計畫今年夏季推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今日(15日)表示,去年十二月曾約見處方表達意見,並就暑熱指數及勞動量分級方案提出憂慮,指出方案對資方而言執行成本高,對勞方保障亦有限。惟處方在經過諮詢後,再發布的擬議《指引》仍未有解決相關問題。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現時預防中暑7式海報 (勞工處網站圖片)
現時預防中暑7式海報 (勞工處網站圖片)

顏汶羽表示,擬議的《防中暑指引》有不少操作問題,當中暑熱指數只有達32或以上,部分工種才可能需要停工。但他向天文台了解後,發現這級別在過去兩年只在2021年7月28日曾出現過,當日早上11時44至下午12時14斷續地出現了三次,每次持續時間只有2-3分鐘。若按此級別實行,只會在極少情況下才須停工,而僱主及僱員未必能「反應過來」,憂雙方收到消息時暑熱指數已降下,未能保障員工之餘,換來更大爭議。

此外,他認為不同工種的實際勞動量難以「一刀切」跟從方案的簡單分類,按職業介定勞動量或會帶來勞資不必要的爭議,例如按指引保安員只屬輕勞動,但不少屋苑保安員亦需要負責巡邏、搬運重物,以及「鎖車」,同樣涉及中等及重勞動的工作性質。

他建議勞工處推出指引前,須先理順操作上的細節並解決勞資雙方的困難,包括:
1.釐清暑熱指數達某水平多久才實行相關休息或停工指引;
2.釐清若較高的暑熱指數水平未能持續,相關指引應該持續多久;
3.釐清停工下僱主是否仍須繼續履行支付工資的責任;
4.除電視新聞、天文台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外,提供更多即時渠道甚至以預警方式讓僱主及僱員了解當日的暑熱指數;
5.按現時擬議指引內容,在不同暑熱指數、勞動量及不同工作環境下,將衍生出48個不同的休息安排。建議處方盡可能靈活地簡化相關的操作,以減低資方的執行成本,同時增加對勞方的保障。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