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涉煽動案|控方引監警會報告指「示威者與警員仇恨加深」 鍾稱:仇恨是雙向

2023-02-10 13:33

被告鍾沛權(左)及被告林紹桐(右)。
被告鍾沛權(左)及被告林紹桐(右)。

《立場新聞》涉嫌發布煽動性文章之案件,今(10日)於區域法院續審。控方繼續盤問前總編輯鍾沛權,引述監警會報告指「隨著示威持續,示威者與警務人員之間的仇恨加深」,並問鍾這是否事實陳述。鍾指說法對雙方不公平,因為仇恨是雙向,並反問控方「你覺得警方仇恨示威者?」案件下午續審。

控方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今續倚賴2020年監警會就反修例運動事件的審視報告,盤問鍾沛權。伍引述報告中指示威者與警方仇恨加深。鍾則指說法不公,報告的寫法粗糙,認為可以用其他字眼,例如敵視,而該句子寫法意味警方亦有仇恨示威者。

相關新聞:

《立場》涉煽動案|控方引陳彥霖案問部分示威者是否「失智」 鍾沛權拒評

鍾沛權反問控方「你覺得警方仇恨示威者?」

鍾反問伍,「你覺得警方仇恨示威者?」伍卻稱「我唔識佢哋啦」,鍾續指這說法亦適用於自己。鍾表示,他不排除有部份人有仇恨情緒,但相信香港人很和平理性,相信仇恨者不多。

鍾另指,很多示威發生在社區時,街坊行人遭遇警方截查、喝罵、甚至不明所以地被攻擊,這類事件導致關係愈來愈緊張,但認為亦未至於仇恨,又提到市民以前對警方觀感都正面,但2019年持續這樣接觸,令市民觀感大大改變。

被告林紹桐。
被告林紹桐。
被告鍾沛權。
被告鍾沛權。

伍又問到「8.31太子站」、「爆眼少女」和「新屋嶺有人被性侵」等謠言,是否仇警情緒的最大來源。鍾則澄清不會用仇恨,而是形容為不滿,指認為自6.12事件開始,因為有現場片段及廣泛報導,民情持續累積,而政府沒有及時補救,直到元朗「7.21」事件發生,民情和不滿去到高峰,針對警方及要求獨立調查的聲音自此一直沒有衰減。

鍾認為7.21事件是最關鍵,民情在當時達到高峰及持續,他甚至會相信是持續至今,而其他「謠言」比起「6.12」或「7.21」事件,比重會較低;至於會否有極端人士,因為上述「謠言」被觸動,鍾表示自己無法判斷。

伍今亦繼續提起「警暴」指控,問鍾有警員遭人起底是否與「警暴」指控有關聯。鍾指可能有關聯,但亦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認為警方執法不公,舉例指2019年7月20日有資深傳媒人呼籲用藤條教訓示威者,事後警方一直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對於警方處理示威現場方式的不滿,亦可能是重要理由。

另外,伍今天引用監警會報告時,多次要求鍾讀出段落及問鍾的看法,報告提到有關「虛假新聞」的段落中,指「一般而言,假如人們心中早被灌輸植人某種想法,便難以改變先人為主的觀感」。鍾指句子籠統、過於武斷。法官郭偉健要求鍾加以個人經驗去考慮。

鍾指他社交圈子較窄,但他認為句子中的「人們」,例如年長者可能因為經驗等原故,改變固有想法是相對較難,但年輕人則較思維開放,會批判地看待事物,就不同事件改變自己判斷。

3名被告依次為Best Pencil (Hong Kong) Limited、52歲鍾沛權及34歲林紹桐,同被控於2020年7月7日至2021年12月29日期間(包括首尾兩日)在香港,一同串謀和與其他人串謀發布及/或複製煽動刊物。

法庭記者:王仁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