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九歲的我丨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呼籲罷睇 「被通知」出鏡:氣在心頭

2023-02-05 16:45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呼籲罷睇   「被通知」出鏡:氣在心頭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呼籲罷睇 「被通知」出鏡:氣在心頭

張婉婷執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上周四(2日)正式上映,電影成為影迷熱話,去年底上映優先場更是一票難求,電影早前還奪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不過其中一位女生阿聆向雜誌投書萬字文,控訴母校英華女學校及導演張婉婷未有理會學生反對,讓電影公開放映,事件引起網民熱烈討論。香港著名單車運動員、有「牛下女車神」之稱的李慧詩亦在IG發長文,談及自己「被通知」成為《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部分。

【相關閱讀】給十九歲的我丨兩主角明言反對公映無效   阿聆親撰萬言書剖白炮轟不尊重私隱

李慧詩在IG撰寫千字文,自指是「被通知」出現在《給十九歲的我》。
李慧詩在IG撰寫千字文,自指是「被通知」出現在《給十九歲的我》。
李慧詩在IG撰寫千字文,自指是「被通知」出現在《給十九歲的我》。
李慧詩在IG撰寫千字文,自指是「被通知」出現在《給十九歲的我》。
李慧詩表示《給十九歲的我》片段,是她在2016年在日本參加亞洲單車錦標賽的訪問片段。
李慧詩表示《給十九歲的我》片段,是她在2016年在日本參加亞洲單車錦標賽的訪問片段。
李慧詩於2016年亞洲單車錦標賽奪得女子精英組凱林賽奪金牌。
李慧詩於2016年亞洲單車錦標賽奪得女子精英組凱林賽奪金牌。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名主角,為港隊單車前成員馬燕茹。
電影團隊2016年隨馬燕茹赴日拍攝。
電影團隊2016年隨馬燕茹赴日拍攝。
電影團隊2016年隨馬燕茹赴日拍攝。
電影團隊2016年隨馬燕茹赴日拍攝。
馬燕茹(左)曾在亞洲單車賽勇奪女子青年公路計時賽銀牌。
馬燕茹(左)曾在亞洲單車賽勇奪女子青年公路計時賽銀牌。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的紀錄片,紀錄6個女校生的成長故事。
電影去年底已開始上映優先場,一票難求。
電影去年底已開始上映優先場,一票難求。
電影去年底已開始上映優先場,一票難求。
電影去年底已開始上映優先場,一票難求。
去年《給十九歲的我》曾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去年《給十九歲的我》曾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
張婉婷最近頻頻現身接受訪問宣傳《給十九歲的我》。
張婉婷最近頻頻現身接受訪問宣傳《給十九歲的我》。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片中其中幾位女生亦有現身。
片中其中幾位女生亦有現身。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電影本月2日上映,上月底曾返回英華女學校舉行誓師大會。

《給十九歲的我》其中一位女學生為單車運動員馬燕茹,戲中馬燕茹參賽時,碰巧與李慧詩同場,而李慧詩亦有在片中接受訪問。李慧詩今日在IG貼出電影截圖,留言第一句就是「氣在心頭」,她表示最初只是以為在對白加入其名字,後來發現是2016年1月在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的訪問。

李慧詩在文中直指自己是「被通知」成為電影的一部分,更指:「沒有犯法,是否代表那是對的?沒有犯法,是否就不用當事人同意?那怕是事先「知會」一聲以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都省去呢?」李慧詩於文末更呼籲影迷罷看《第十九歲的我》:「這部電影,我不會看,亦不鼓勵你看。我懇請我的朋友、FB/IG Fans、大學講師和同學們不用再追問我所有有關《給十九歲的我》的情節。」

李慧詩IG原文:

氣在心頭。
不要再問我有沒有看過《給十九歲的我》。
今年年初,有粉絲Inbox 我,電影《給》有我的份兒,我初時沒有放在心裏,以為只是對白加入我的名字。後來,愈來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告訴我,電影的內容不止於對白,是一段訪問,當時並未知道那是甚麼片段,但擔心他們會斷章取義,便致電給體院同事,問問該如何處理這件事。

體院同事後來在網上找到該片段。
那是在2016年1月在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的一次訪問,訪問記者正是導演張婉婷女士。事隔多年,我當然不太記得當時的情況,只記得兩件事:第一,日本組委會問我會否接受香港傳媒訪問,一般賽後訪問我都同意進行,因為不希望記者們難做,所以我通常會答應;第二,當時張女士發問的內容很古怪,跟比賽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她不是平時訪過我們的記者,我只是心中暗想:大概是她沒有經驗吧﹗

公司同事說可能是我忘記了張女士曾說過的話,可能她會得到我的同意將訪問用作紀錄片,甚至放上電影公映。是我忘了?我的記性不太好,這段時間,我不斷問自己,是我忘記了?平時我都很謹慎,希望向我的贊助商負責,不會輕易接受任何形式的拍攝。我質問自己,我忘了嗎?每個月都有訪問,我真的忘記這次訪問的用途嗎?

由優先場想到現在,我都難以用「忘記」去說服自己。片段是用作紀錄片和電影用途,我怎可能忘記呢?更何況,我從來不會擅自答應商業活動及出鏡,如果當時記者真的告訴我,他們會將片段放上電影螢幕,首先,我一定會化妝,然後我會問准體院同事再進行拍攝。

我是「被通知」成為電影的一部分。
每一天都有看過《給》的人問:「你看了沒有?」有 Fans 問我會否轉型拍電影,我一頭無緒。作為運動員,遇上這些事都會找體院PR幫忙,就如學生有事會找老師一樣,但同事說她幫不了忙,香港沒有肖像權,該片段由張女士所擁有,她將之放上螢幕,沒有犯法。而且片段已經公映,追究也沒有太大意義。

沒有犯法,是否代表那是對的?沒有犯法,是否就不用當事人同意?那怕是事先「知會」一聲以尊重當事人的「程序」都省去呢?

我只是佔電影片段十來秒,是「紀錄片」中最「不知所為」的一員,我為甚麼會在電影中「存在」相信大家心裏有數。這部電影,我不會看,亦不鼓勵你看。我懇請我的朋友、FB/IG Fans、大學講師和同學們不用再追問我所有有關《給十九歲的我》的情節。

謝謝。

【其他閱讀】

林心如罕動怒發文!6歲女正面照流出引討論 網民嘆霍建華基因強大

《巾幗梟雄》超強組合Re-U 李添勝神隱多年激罕現身 鄧萃雯期待下次的天作之合

港姐學霸亞軍許子萱難忍娛圈壓力 傳與TVB解約回復自由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