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籲兩地協調常規化器官捐贈 陳凱欣:有甚麼比生命更重要?

2023-01-11 16:44

葛珮帆聯同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陳凱欣見記者。何嘉敏攝
葛珮帆聯同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陳凱欣見記者。何嘉敏攝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提書面質詢,要求當局考慮與內地協調,把兩地器官捐贈及配對的合作常規化。政府回覆指,須研究一籃子因素,包括進出口等法規和安排、器官運送的安全性等。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表明對政府的回應感失望,斥「有甚麼比生命更重要?」

葛珮帆籲兩地協調常規化器官捐贈

葛珮帆提書面質詢指,本港是全球遺體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1999‍年至今,僅有3宗成功的跨境器官捐贈個案,包括早前的4個月大女嬰獲內地捐贈心臟供移植的個案;她詢問當局會否考慮與內地協調,把兩地器官捐贈及配對的合作常規化。

葛珮帆就跨境器官捐贈提質詢詳情:

葛珮帆指本港是全球遺體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資料圖片
葛珮帆指本港是全球遺體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資料圖片
陳凱欣表示對政府回應感失望。資料圖片
陳凱欣表示對政府回應感失望。資料圖片
林哲玄今日一同面見記者。資料圖片
林哲玄今日一同面見記者。資料圖片
兒童醫院早前就四個月女嬰成功換心發表記者會。資料圖片
兒童醫院早前就四個月女嬰成功換心發表記者會。資料圖片
4個月大女嬰芷希是1999年以來,僅有3宗成功的跨境器官捐贈個案之一。資料圖片
4個月大女嬰芷希是1999年以來,僅有3宗成功的跨境器官捐贈個案之一。資料圖片

政府回覆指,須研究一籃子因素,包括但不限於兩地遺體器官捐贈、 獲取、分配、移植以至進出口等法規和安排、器官運送的安全性(如運送模式和時間限制)、與本地器官分配制度和輪候名單的銜接等,確保不論是香港或內地的捐贈器官,得以經過適當的機制和安排,安全、合法、公平、公正地應用於兩地最有需要的病人身上。 

葛珮帆聯同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陳凱欣見記者;陳凱欣表明對政府回應感失望。她指,四個月大女嬰並非透過恆常機制獲內地捐贈心臟供移植,而是採取「特事特辦」各方以特快速度「開綠燈」來香港,她認為香港不應每次以如此危險的方式,分分鐘會浪費器官及白白失去一條生命。

相關新聞:4個月大女嬰芷希成功換心 首宗來自內地器官移植 醫管局 : 特事特辦

陳凱欣促政府盡快設立恆常機制,批評政府所說的一籃子因素,「有甚麼比生命更重要?」。他指對一些末期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他們唯一能夠延續生命的方法,若因法規或對內地器官捐贈的誤解,導致香港與內地不能建立一個好制度,將會非常可悲。她稱,他們3名議員都希望在今屆衞生事務委員會上,能夠盡快與政府商討有關議題,她強調「不應再拖」,再拖一日都有機會有器官衰竭患者死亡。

記者:何嘉敏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