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拆彈」專家 長期開門聽「故事」

2023-01-09 08:52

明愛醫院。資料圖片
明愛醫院。資料圖片

市民對公營機構期望不斷提升,當中包括每日應付大量病人及其家屬的醫院管理局人員。面對投訴及查詢,有兒科醫生選擇「擔凳仔」緩和氣氛,再為尤其擔憂子女的家長處理問題;有病人聯絡主任則長期打開房門,加班到晚上七、八點, 聆聽每個病患的需要和故事。

基督教聯合醫院顧問醫生(兒童及青少年科)吳國樑指,曾有家長誤以為護士偏心同病格其他小朋友,讓女兒得不到適切照顧,堅持簽紙出院。當時作為中級醫生的他到場,眼見家長叉着腰,表情異常生氣,便搬出一張椅子着他們坐下,對方態度即時放軟,成為解決問題突破點。

明愛醫院病人聯絡主任許美芬表示,第五波疫情爆發時查詢及投訴數量劇增,負責病人聯絡的職員都要主動逐一解答或安撫,成為病人與同事之間的橋梁,「兩邊都捉實」。

她憶述,有投訴人每次打電話都氣沖沖,要求視像通話,「睇住我哋餵媽媽食飯,瞓覺亦要睇住有冇蓋好被」。看似無理的要求,原來卻大有原因,言談間投訴人哭訴,爸爸兩個月染疫去世,不希望再失去媽媽。許又稱,自己長期打開房門,皆因 「同事一個病房對住數十個病人,但投訴人角度來看,家人只得一個」。前線同事壓力值得重視,建議分享經歷紓緩。 

記者:黎倩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