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虛銀夥國際龍頭挑戰傳統銀行 助港在金融科技領域與國際齊名
2022-12-28 12:08
虛銀的出現曾令市場擔心傳統銀行可能被逐步淘汰取代,傳統銀行因此不斷數碼化,憑藉自身龐大的客戶群及全面的服務,繼續守住一定優勢。雖然如此,近年虛銀正不停發展變陣,與金融科技公司由最初互相競爭,發展成互相合作的關係,對金融行業形成鯰魚效應,令業界在過往數年有極速蛻變。
就以電匯/匯款為例,經傳統銀行兌換貨幣甚至電匯/匯款至外地,一般涉及高額收費及隱藏費用、過程不透明,及過數時間太長,而且銀行採用的匯率較市場匯率昂貴,變相在匯率中收取「隱藏手續費」。根據不同銀行的資料,目前滙豐、渣打及中銀香港的電匯手續費分別為50港元、200港元及65港元;另外收款銀行亦會收取電匯費用,一般為250港元,具體金額按銀行而定,可見未計及匯率價差,每筆電匯匯款手續費至少達300港元。
海外傳統銀行的電匯服務亦同樣所費不菲。據Bankrate在11月進行的調查,美國銀行的電匯平均費用是44美元 (343港元);至於歐洲金融重鎮英國,其傳統銀行國際電匯收費則較低,但相關的兌換匯率的差價較大。眼見電匯成本不斷侵蝕用戶本金,英國虛銀龍頭Monzo便選擇與同樣來自英國的國際轉賬方案科技公司Wise合作提供服務,以降低國際匯款成本,現時將1,000英鎊(約9,422港元)以歐羅匯款至歐盟區,經Wise匯款的實質到賬金額,會較經銀行電匯多32英鎊(約301港元)。
至於香港的虛銀亦跟上國際步伐,最近本地龍頭ZA Bank便與Monzo一樣夥拍Wise,令該行成為香港首家提供零匯率提價或隱藏費用國際匯款服務的銀行,同時亦成為 Wise旗下Wise Platform在東亞地區首家合作的虛銀,成功與英國Monzo及德國N26等等與Wise合作的國際虛銀看齊。
據該行資料顯示,新服務成功簡化國際匯款步驟,同時大幅度縮短到賬時間,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收款方可使用當地支援的戶口進行收款,匯款人亦只需支付Wise Platform 手續費,大大降低相關費用。
另外,不論是經銀行或找換店兌換貨幣,買入與賣出價也有一定價差,不過ZA Bank表示該新服務能讓用戶於銀行app內選擇貨幣、國家地區及收款人戶口及金額,介面更會即時反映額外收費及匯率,包括Wise手續費及便利費。值得一提是,Wise使用由路透社、XE 和 Google 獨立提供的匯率,以實時提供中間市場匯率,即全球貨幣市場買入和賣出匯率的中間點,用戶不用承受買入與賣出價差(見表),計及手續費及匯率後的支出仍低於市場水平。這個公開及透明的服務過程,對香港市場來說是嶄新的營運模式。
於整個行業而言, ZA Bank並非首家提供外幣相關服務的本地虛銀,例如香港另一虛銀龍頭Mox已於去年推出美元兌換服務,其匯率也是採用市場中間價,該行不會對匯率作出任何調整,榜標高透明度,但該兌換服務未包括貨幣兌換交易的相關費用,而且該行暫時亦不設電匯/ 匯款服務。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創辦人龐寶林表示,虛擬銀行促進了傳統金融業在金融科技上的發展,「在虛銀出現前,傳統銀行沿用傳統金融人才,他們在金融科技的經驗沒有那麼豐富,但虛擬銀行便為行業培養了相關人才,成為推動傳統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因素。」
他又解釋,金融海嘯後傳統金融業更關注合規的重要性,及後傳統金融業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上,也比較集中在在法規、估值、認識你的客戶(KYC)等後勤業務上,但在虛銀面世後,它們較為著重用戶體驗,亦不斷優化應用程式的介面及實用性,加上它們可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提高用戶黏度,這是傳統銀行一向缺乏。再者,近年虛銀開始和各個金融領域的國際龍頭合作,這這因素皆推動傳統銀行在前端服務上加強金融科技的應用,他預計未來傳統銀行在匯款、財富管理等業務上將更積極應用金融科技。
(財經資訊)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