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觀察:必不可少的經濟陣痛
2022-12-18 16:21
「工廠車間,機器轟鳴;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公路鐵路,車輛穿梭;超市商場,物豐價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壬寅歲末,神州大地正升騰着澎湃活力,展現出萬千氣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周四(十五日)召開,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當天發表了題為《三年抗疫,我們這樣同心走過》、署名「任仲平」的長篇文章,總結三年抗疫成就,亦為防疫政策調整辯護,不過文章開頭的描述卻與民眾的感受相差甚遠,引發群諷。
知名作家吳稼祥在朋友圈寫道:「記者大概率是燒胡塗了,我昨天今天都上過街,空空蕩蕩。」有網民說:「我是瞎了嗎?」也有的調侃,感覺《人民日報》記者應該寫科幻小說。
內地經濟低迷是不爭事實,陷入了三十多年來的低潮,市場信心跌入谷底。不然政治局會議研討明年經濟,也不會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經濟數據,多個關鍵指標都亮出紅燈,十一月份的社會消費同比下降百分之五點九,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百分之五點七,陰霾重重。
即使十二月放開防控,但由於疫情大爆發,很多市民根本不敢出街,北京西單明珠商場顧客稀少,部分樓層暫停營業,何來「大街小巷人來人往」?工廠企業生產也受影響,哪來的「機器轟鳴」?相信本月的經濟數據也不會好看,全年經濟增長大概也就百分之三。
經濟壓力之下,防疫鬆綁已是不得不做的選擇。但鬆綁後將迎來疫情爆發高峰,經濟不會立即反彈。所幸的是國人都接受了輕症居家治療,民眾整體情緒尚算穩定,京城秩序也大致良好。開弓沒有回頭箭!中國從防疫轉向「穩經濟」、「拼經濟」已是刻不容緩,相信經歷一個季度的「疫情陣痛」後,經濟有望復甦。
紀曉華 中國觀察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