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HIV感染者患情緒病風險高 醫生呼籲大眾關懷愛滋病

2022-11-03 09:00

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博士(左)、再思社區健康組織主席何景文醫生(中)及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醫生(右)
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博士(左)、再思社區健康組織主席何景文醫生(中)及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醫生(右)

大眾對愛滋病的認知有限,至今仍有污名的情況,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壓力,加上他們需要每日服藥,可能擔心會被別人看到而隱瞞感染情況,甚至因而漏服藥物。有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指,現時已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愛滋病毒複製至檢測不到的水平,減低免疫系統受破壞的程度;倘若有其他治療選項供感染者選擇,或有助釋除其心理壓力。

愛滋病由愛滋病病毒(HIV)所引起,據世界衞生組織估計,2021年全球目前共有約3,840萬名HIV感染者。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林緯遜醫生引述研究指,個別省份及地區的HIV新確診數字有下降,隨著社會逐漸復常,HIV或其他性病感染個案或有機會反彈,社會需提高警覺。

現時雖然仍未有根治愛滋病的方法,但已有抗病毒藥物。林醫生指,俗稱「雞尾酒療法」或者「混合療法」的抗病毒混合治療(cART),是目前愛滋病標準療法,旨在從兩種不同類別的藥物,選取兩種或以上抗病毒藥物,並且需每天服用。此外,現時亦有長效針劑治療,感染者不用時常服藥。

臨床心理學家譚嘉恒博士表示,HIV感染者被診斷患有情緒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出兩倍。他們在多方面承受著不同生理及心理壓力,主要因為怕被發現HIV感染狀況。再思社區健康組織主席何景文醫生表示,獲同路人的支持是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大眾亦可以了解更多愛滋病的資訊,從而釋除誤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