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颱|2個熱帶氣旋或形成影響華南 天文台:與季候風「雙打」風勢將增強

2022-10-10 20:02

天文台昨(9日)於天氣預報表示,由於菲律賓以東海域的廣闊低壓區,會在未來一兩日逐漸發展,並移向菲律賓一帶;內地中央氣象台中期預測亦指出在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將會有1至2個颱風生成,並可能對華南沿海帶來明顯風雨天氣。天文台昨日亦特別在社交平台發文講解,秋季颱風在季候風「助攻」下,產生共同效應,加上颱風的旋風,提醒市民未來幾日風勢會顯著增強。究竟這些所謂「秋颱」的秋季熱帶氣旋會如何影響香港的天氣呢?

何謂「秋颱」? 天文台以羽毛球「雙打」作喻

「秋颱」一詞泛指秋季發生的熱帶氣旋。與夏季熱帶氣旋的際遇比較,秋颱容易與東北季候風相關的系統影響,造成多變的路徑和強度變化。天文台昨日就於Facebook發布一段原創動畫《羽球少年—秋季颱風篇》,解釋東北季候風如何影響熱帶氣旋。

點擊睇天文台動畫解釋何謂「秋颱」:

天文台以動畫《羽球少年—秋季颱風篇》,解釋秋颱怎樣形成。
天文台以動畫《羽球少年—秋季颱風篇》,解釋秋颱怎樣形成。
以速度形選手比喻颱風。
以速度形選手比喻颱風。
以速度形選手比喻颱風。
以速度形選手比喻颱風。
颱風是靠暖濕海水提供能量
颱風是靠暖濕海水提供能量
颱風中心的大氣壓力較外圍低,氣流從外圍流向中心。
颱風中心的大氣壓力較外圍低,氣流從外圍流向中心。
東北季候風,天文台則比作「力量型選手」。
東北季候風,天文台則比作「力量型選手」。
東北季候風,天文台則比作「力量型選手」。
東北季候風,天文台則比作「力量型選手」。
天文台指秋天東北季候風源於内陸高氣壓。
天文台指秋天東北季候風源於内陸高氣壓。
一般帶着較涼及乾燥的空氣
一般帶着較涼及乾燥的空氣
秋天東北季候風支配著華南地區。
秋天東北季候風支配著華南地區。
秋季季候風與熱帶氣旋各自「單打」已具一定威力。
秋季季候風與熱帶氣旋各自「單打」已具一定威力。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聯手「雙打」更不容忽視。
秋季季候風與熱帶氣旋相遇,會產生共同效應,風勢會顯注增強。
秋季季候風與熱帶氣旋相遇,會產生共同效應,風勢會顯注增強。

影片中,天文台把颱風比作「速度形羽毛球選手」,指颱風是靠暖濕海水提供能量,通常在溫度攝氏26度或以上的海面形成力量 ,中心的大氣壓力較外圍低,氣流從外圍流向中心。而東北季候風,天文台則比作力量型選手,秋天東北季候風源於内陸高氣壓,一般帶着較涼及乾燥的空氣,兩者「單打」的力量已經不容忽視。

如秋季季候風與熱帶氣旋聯手「雙打」,產生共同效應,風勢則會顯注增強,情況即如同2021年10月颱風獅子山及圓規先後襲港,兩次颱風皆受季候風加持,形成所謂的「共同效應」。不過亦有例外,像2013年11月的羅莎、2018年10月的玉兔,兩個颱風進入南海後,都因為遇上乾燥的東北季候風而迅速減弱。

過往秋颱路徑「百花齊放」 

天文台指出,菲律賓以東海域的廣闊低壓區將在今明兩日逐漸發展,並在本週中後期橫過南海中部 , 但其發展及移動路徑存在變數。此外 ,位於西北太平洋的另一個低壓區亦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 ,並在下週初靠近呂宋海峽一帶 。按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預測,該低壓區將於本周中期於生成,並採偏西移動路徑,其後到達呂宋海峽時,會90度轉向北移動趨向台灣。而美國國家氣象局的全球預測系統(GFS)則料該低壓區將於下周初會經台灣至菲律賓之間的呂宋海峽,進入南海東部水域。

翻查天文台網頁資料,以往的秋颱,即使在進入南海後,路徑都可以「百花齊放」。靠近華南沿岸的秋颱遇上東北季候風,路徑更見飄忽。2016年的艾利、2013年的羅莎、2010年的鮎魚等各自有其特色,如「鮎魚」就被引領至粵閩交界位置登陸。另一方面,本地天氣也會視乎秋颱的位置和東北季候風的強度而變化,可乾可濕,可晴可雨;在兩者共同效應影響下,風力普遍會較強。

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本周中後期風勢預測。(圖:Windy)
美國全球預報系統(GFS)本周中後期風勢預測。(圖:Windy)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本周稍後時間預測。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本周稍後時間預測。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