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0+7」通關 研毋須等檢測結果直接放行

2022-09-20 06:10

本港疫情有緩和跡象,近日不同界別均有聲音,要求政府盡快放寬入境檢疫措施至「0+7」,並取消登機前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結果的安排。據了解,政府正積極考慮放寬入境檢疫措施,但由於涉及一系列後續安排,故近日各個部門正緊密召開跨部門會議,商討可行方案。《星島》引述消息指,目前政府正考慮兩個方案,方案一是要求市民到達機場後進行核酸檢測(Test and Hold,即檢測待行),直至有檢測結果才可離開機場,盡力阻止個案流入社區;另一個方案是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後直接回到住處(Test and Go),不需要等候檢測結果,惟或會增加輸入個案流入社區的風險。據知政府目前正以跨部門方式商討對策,冀盡快得出結論。 

近日關於放寬入境檢疫期至「0+7」的說法甚囂塵上,而隨近日有不少政商界和體育活動相繼取消,各方均希望措施盡早實行,重振經濟活動;政府專家亦認為上述方案可行,而據知政府內部正以跨部門方式密切商討,研究如何加快通關,現正擬定具體執行方式。

機場情況按組圖瀏覽:

政府正考慮要求市民到達機場後進行核酸檢測,直至有檢測結果才可離開機場。資料圖片
政府正考慮要求市民到達機場後進行核酸檢測,直至有檢測結果才可離開機場。資料圖片
 港人恢復外遊有望。資料圖片
港人恢復外遊有望。資料圖片
機場現時仍然冷清。資料圖片
機場現時仍然冷清。資料圖片
政府正考慮旅客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後直接回到住處。資料圖片
政府正考慮旅客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後直接回到住處。資料圖片
港人有望免檢疫回港。資料圖片
港人有望免檢疫回港。資料圖片
政府正考慮旅客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後直接回到住處。資料圖片
政府正考慮旅客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後直接回到住處。資料圖片

輸入個案恐流入社區

根據目前政府的防疫政策,海外旅客抵港後需要在機場進行核酸檢測及快速抗原測試,若快測結果呈陰性,則可乘搭指定車輛前往檢疫酒店,並等候核酸檢測結果。據了解,現時商討的方案之一,是抵港旅客到達機場後須進行核酸檢測,並必須等候核酸檢測結果出爐並呈陰性,才可回到指定處所,此舉能夠較為有效地防止輸入個案流入社區,減低傳播風險。惟現時往往需要耗費數小時才能收到檢測結果,意味旅客需要在機場等候頗長的時間,能否盡量縮短檢測結果,是目前政府的考慮之一。

若然旅客的核酸檢測呈陰性,則可直接回到指定處所,但若結果為陽性,則需要入住社區隔離施設,意味旅客需要等候一段較長的時間才獲知不能回家,難免會有不好的感受。此外,若然發現有旅客確診,其他同機乘客亦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需要入住隔離設施,這便需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處理相關工作,政府需要考慮是否能調配相應人手。

另一個方案是,旅客在機場進行核酸測試後,毋須等待結果便可回到指定處所,但上述方案則有可能令輸入個案流入社區,增加社區傳播風險。雖然衞生署日前表示現時每日輸入個案只佔總確診數字1.5至2%,形容趨勢穩定,但政府考慮到,若然真的有輸入個案流入社區而造成傳播,屆時或會引起批評聲音,故相關部門仍在仔細評估上述方案的可行性。

由於兩個方案各有利弊,加上通關涉及人力資源的調配,據知政府目前正密鑼緊鼓,以跨部門方式商討對策,冀盡快得出結論。值得留意的是,當局其中一個考慮是,雖然理解到在採取「0+7」方案時,輸入個案勢必上升,但認為仍需同時控制確診個案大增的風險。此外,一旦決定以「Test and Go」方式執行,也要考慮海外人士入住酒店後,一旦接獲通知確診,是否應改為入住隔離設施,還是採取較為寬鬆做法,繼續留在原有酒店,料當局需要在全盤考慮執行細節後,才能推出「0+7」方案。

新增確診回落至6260宗

本地確診數字呈回落趨勢,昨日新增626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包括6086宗本地感染和174宗輸入病例,再多10名患者離世。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說,政府跨部門會審視一系列因素,決定是否放寬防疫措施,如果疫情穩步向好,個案減少和醫療系統負擔較少,或有空間放寬,重申疫苗接種是控制疫情重要措施。他又指,現時當局對海外入境人士有嚴謹檢測要求,以及早發現和隔離患者,會視乎數據決定下一步措施。

丘應樺:與東盟簽自貿協定重要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到柬埔寨出席東盟經貿部長會議後回港,他指,雙方簽訂自由貿易及投資協定對香港重要,可促進經濟一體化及消除貿易壁壘,形容會議成功,又指東盟國家與香港貿易關係密切,今年半年的貿易額達840億美元,按年上升12%。丘應樺表示,會議期間亦和多國舉行雙邊會議,並爭取他們支持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協定》,他引述對方反應正面,希望明年7月能夠成功加入,將對香港商貿發展重要。

原文刊於《星島》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