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學界|3人籃球成奧運項目 助攻學界推廣賽事

2022-09-02 12:28

寶覺中學籃球隊,吳文豪(左起)、李浩曦、梁民熊教練、張健朗、盧冠熙、石鎧諾。
寶覺中學籃球隊,吳文豪(左起)、李浩曦、梁民熊教練、張健朗、盧冠熙、石鎧諾。

早前舉行的學界籃球馬拉松,由五人賽改為三人賽,是學界首次舉行正規三人籃球賽。寶覺中學籃球隊教練梁民熊(Bear)表示,隨著三人籃球成為奧運項目,學界馬拉松有機會從此變成三人賽,以便推廣這項簡化版的籃球運動。 

學體會舉辦的學界籃球馬拉松早前在七月完成賽事,是學界第一次有正規三人籃球賽,吸引男、女子組共三百七十七隊參加。寶覺中學在男子甲乙組拿到季軍,教練梁民熊指成績可以更好,但最重要是見證學界開始推廣三人籃球。 

三人籃球與傳統五人賽大有分別,賽事只打半場,每隊三人落場,每場十分鐘,進攻時間十二秒,節奏更快。梁民熊教練說:「傳統五人賽有四十分鐘,上半場失利可以下半場變陣,三人籃球賽十分鐘完場,開局已經要搶分。五人賽可以協防補位,三人賽完全看單打能力,進攻強的球員如魚得水。」 

Bear表示,三人籃球賽限十二秒進攻,可以鍛鍊高速單打攻防能力,但不利培養團隊協防意識。隨著三人籃球成為奧運項目,Bear預計道:「學界有地區賽、精英賽、Panasonic邀請賽及學界馬拉松四項大賽,馬拉松可能發展成三人籃球賽,以便推廣。」 

寶覺中學在今屆馬拉松得到甲乙組季軍,中六小前鋒盧冠熙說:「慶幸畢業前再為學校出賽,三人籃球節奏快感覺更刺激,升上大學後再有機會也要參賽。」另一中五師弟李浩熙說:「三人籃球節奏快,體能要求更高,要善用校內健身器材強化身體。今屆馬拉松得季軍,期待新季捲土重來,珍惜中學比賽的寶貴日子。」 

3人籃球賽事節奏明快。 本報記者攝
3人籃球賽事節奏明快。 本報記者攝
學界馬拉松早前舉行3人籃球賽事。 本報記者攝
學界馬拉松早前舉行3人籃球賽事。 本報記者攝

 


疫情失3年 師弟難偷師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學界運動員失去三年參賽機會。梁民熊(Bear)教練指一眾師兄未能上陣,師弟失去觀戰偷師機會,會令球員整體水平下跌。

師弟看著師兄背影成長,在運動場及人生路上都是必經一課。疫情令到學界賽事停頓,梁民熊教練說影響深遠:「以往學界賽事水平提升,因為師兄打比賽時師弟偷師,後輩知道師兄畢業後輪到自己上場,自然更落力練習。」Bear續指,學界賽較後階段頒發新人王、三分王等獎項,這些榮譽感會刺激年青人拚搏。

可以司職大前鋒及中鋒、寶覺中五生李浩曦說:「我在中一入學看師兄打籃球,疫情停了三年,現在輪到我們練好一點,當榜樣讓師弟效法了。」

中六生盧冠熙珍惜可以為校上陣的機會。 本報記者攝
中六生盧冠熙珍惜可以為校上陣的機會。 本報記者攝
中五生李浩熙利用校內健身室鍛鍊身體。 本報記者攝
中五生李浩熙利用校內健身室鍛鍊身體。 本報記者攝
張健朗鍛鍊體格。 本報記者攝
張健朗鍛鍊體格。 本報記者攝
寶覺中學有體育室,內設不少體育器械予學生使用。 本報記者攝
寶覺中學有體育室,內設不少體育器械予學生使用。 本報記者攝

 

節奏更快 人氣更旺

三人籃球賽成為奧運項目後人氣急升,坊間賽事多如雨後春筍,梁民熊指這點和賽事短促明快有關。

三人籃球賽十分鐘一場,或是先取廿一分者勝,每次進攻時間十二秒,急速節奏令球員及觀眾都十分享受。本年坊間有不少回歸盃三人籃球賽,也有運動飲料品牌賽事,方便各年齡層參加。

寶覺中學籃球隊教練梁民熊指,三人籃球賽事眾多有原因:「三人籃球賽事十分鐘一場,如果安排邀請賽或表演賽,一小時可以打四場,一日內可以接受數十隊參賽,節奏明快,主辦方較易安排及管理。」

坊間3人籃球賽事愈來愈多。 公關圖片
坊間3人籃球賽事愈來愈多。 公關圖片
3人籃球重視鏟籃博犯規。 本報記者攝
3人籃球重視鏟籃博犯規。 本報記者攝
梁民熊教練(中)執教寶覺中學籃球隊。 本報記者攝
梁民熊教練(中)執教寶覺中學籃球隊。 本報記者攝
寶覺中學籃球隊大軍合照。 本報記者攝
寶覺中學籃球隊大軍合照。 本報記者攝

 

 

梁民熊三人籃球攻略表

出圈
每次進攻時間只得十二秒,因此搶得籃板球後,務必在兩秒內出圈再組織攻勢。一旦拖慢出圈時間,變相令進攻秒數減少,影響得分機會。

博foul
球隊累積七犯時,對手可獲兩次罰球機會。團隊犯規達十次,對手有兩次罰球機會及控球權。條例規限之下,等於鼓勵球員勇於鏟籃博犯規。


鏟籃或三分
得分手段分為內綫一分及外綫射三分(當兩分計算),球員可以主力鏟籃或近射博犯規,又或射外綫兩分再搶板補籃,中距離投射反而不吃香。

記者 吳家祺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