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爾巴喬夫逝世|促成政改任內見證蘇聯解體 民眾對他毀譽參半

2022-08-31 08:59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AP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AP

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因病去世,終年91歲。據報,戈爾巴喬夫將被安葬在莫斯科新聖女公墓,緊鄰其夫人賴莎的墓地。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聲明,對戈爾巴喬夫逝世表示哀悼。聲明表示,古特雷斯代表聯合國向戈爾巴喬夫的家人以及俄羅斯聯邦人民和政府表示衷心的慰問。

戈爾巴喬夫生於1931年3月2日,1985年3月起任蘇共中央總書記。1989年5月至1990年3月任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3月後,任蘇聯第一任也是最後一任總統。1991年蘇聯解體後,戈爾巴喬夫主要從事社會和文學活動。

戈爾巴喬夫推動蘇聯的「開放」(glasnost)和「重建」(perestroika),在他主政時期,美蘇冷戰結束、蘇聯解體、蘇聯共產黨結束70年的一黨專制統治,對他的時代具有深遠影響。

戈爾巴喬夫帶領一連串改革,終至拉開共產集團的鐵幕,促成東西德統一,改變了歐洲的版圖。有報道說,他罹患不明疾病,且病情嚴重。

《紐約時報》指,20世紀,甚至任何世紀,都少見對其時代影響如此深遠的領袖,在紛紛擾擾的6年多內,戈爾巴喬夫拉開了鐵幕,毅然決然改變了世界的政治面貌。

戈爾巴喬夫生平

戈爾巴喬夫1931年,生於蘇聯南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勤學,後來以優異成績進入莫斯科大學修讀法律。他從政的起點是地方共青團,廿多年間平步青雲。到1985年,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以54歲之齡成為蘇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最高領導人。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積極推動改革開放及蘇聯民主化,展現「新思維」,除了開放市場、削軍費改革軍隊,又釋放大批政治犯和放寬對媒體的管制。外交方面,他向西方表示友好,跟列根、戴卓爾夫人等歐美國家領導人都有交往。戴卓爾夫人就曾經說過,對戈爾巴喬夫有好感,稱讚對方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戴卓爾夫人就曾經說過,對戈爾巴喬夫有好感,稱讚對方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戴卓爾夫人就曾經說過,對戈爾巴喬夫有好感,稱讚對方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他在任內與美國簽署同意減少核武的銷毀中程導彈條約,並從阿富汗和蒙古撤軍。更重要的是,他在1989年改變政策,減少控制多個東歐國家干預內政,政策導致「東歐劇變」,多國的共產政權被推翻。到年底,象徵冷戰的柏林圍牆倒下。戈爾巴喬夫翌年獲頒諾貝爾獎和平獎。

他又在國內推行政改,當選蘇聯總統這個首創職位,但風光背後,蘇共政權在國際影響力大不如前,黨內強硬派十分不滿。91年8月,趁他在克里米亞度假期間,發動政變,軟禁了他3日。

政變流產,他獲得釋放,但莫斯科的實權已落在蘇聯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總統葉利欽手上,蘇共被禁制,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眼看大勢已去,戈爾巴喬夫最終在同年12月25日宣布辭職,而蘇聯亦在之後一日正式解體。

卸任後,戈爾巴喬夫仍對從政有很大興趣,96年參選俄羅斯聯邦總統,但得票率只有0.54%,他亦兩度組織政黨,不過一直未能在國會取得議席。

事實上時至今日,部分俄羅斯人仍然埋怨戈爾巴喬夫引致蘇聯解體,令到俄羅斯失去昔日的大國風采。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