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新冠口服藥及抗衰老研究後再取得突破 科技園夥伴英矽智能以AI破解「漸凍症」

2022-08-22 08:00

人工智能(AI)現時已被應用在醫療診治和藥物開發。AI可以識別出與特定疾病相關的治療靶點,並據此篩選和設計出新藥物,甚至預測臨床結果,令目前不可逆轉的絕症有望被治癒。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早前以AI開發了副作用較少的新冠口服藥候選化合物,又識別出與衰老和年齡相關疾病有關的雙重靶點。最近,英矽智能更利用AI找出與絕症「漸凍症」相關的治療靶點,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左上熒幕)與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左)介紹以AI找出「漸凍症」治療新方向過程。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介紹ITR如何協助科研人員將研究成果轉化成造福大眾的應用方案。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左上熒幕)與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左)介紹以AI找出「漸凍症」治療新方向過程。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介紹ITR如何協助科研人員將研究成果轉化成造福大眾的應用方案。


以往,新藥物從治療靶點發現到進入藥物研發過程,耗用大量金錢時間。醫藥界向來有「雙十定律」之說,每款新藥從研發至上市,往往需要平均10年研發周期及10億美元投資。
香港科技園公司夥伴企業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為全球頂尖以AI驅動藥物研發的企業之一,專注於縮短藥物開發時間和降低成本。英矽智能近期公佈完成9,500萬美元D輪融資,迄今合共已獲超過4億美元融資。
自2021年起,英矽智能以AI引擎共篩選出8款臨床前候選化合物。較早前僅花了18個月及耗資260萬美元,便成功開發出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全新候選化合物,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

端到端AI藥物研發
英矽智能的專利AI靶點發現平台PandaOmics™可發現疾病治療靶點,然後以Chemistry42™平台設計及篩選具藥物特質的全新化合物,或以「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方式選用已審批藥物。InClinico™平台則可預測候選藥物的臨床成功率。
英矽智能亦開發了全球首款以AI篩選的新冠口服藥候選化合物,即將進入臨床階段。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指出,英矽智能開發的新冠口服藥,不需與其他抑制劑聯用,可望降低藥物副作用。
AI發現疾病治療靶點是否可信?英矽智能過往曾於多家醫療期刊上發表研究結果,今次再與全球頂尖學者及科研機構合作,透過PandaOmics™平台發現多個「漸凍症」(ALS)潛在治療靶點。是次英矽智能香港團隊與史上最大型漸凍症研究項目團隊Answer ALS的合作成果,以論文發表在《衰老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期刊。
 

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指,研究的預測準確率接近七成,屬極高,對尋找漸凍症治療新方向是極大鼓舞,全球多份專業期刊亦爭相報導。
英矽智能香港區負責人潘穎博士指,研究的預測準確率接近七成,屬極高,對尋找漸凍症治療新方向是極大鼓舞,全球多份專業期刊亦爭相報導。


實證AI發現靶點潛力
全球有超過70萬人患上漸凍症,患者從確診起僅有2至5年預計平均壽命,目前獲審批藥物只能延緩部分症狀,未能阻止機能喪失,因此漸凍症仍屬絕症。英國已故物理學家霍金,就是著名的漸凍症患者之一。
研究團隊以PandaOmics™分析龐大數據庫,試圖找出與漸凍症相關的基因,亦即新療法的潛在靶點。過程中分析了公共數據庫及Answer ALS提供的基因表達譜,再由系統篩選出17個高置信度靶點和11個新型治療靶點,當中有8個更從未有相關紀錄。團隊亦以模擬漸凍症最常用的c9ALS果蠅模型測試這些靶點,證實其中18個靶點(64%)與漸凍症神經退化症狀有關。通過抑制靶點,可以有效改善漸凍症神經退化症狀,其中數個靶點亦可透過「老藥新用」方式進行抑制。
今次研究由潘穎博士主導,他指研究的預測準確率接近七成,屬極高,對尋找漸凍症治療新方向是極大鼓舞,全球多份專業期刊亦爭相報導。
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指:「合作研究成果證明,將人類智能和AI互相結合,可讓具有極大臨床需求的疾病獲得突破。」除了漸凍症,早前PandaOmics™也識別出與衰老和年齡相關疾病有關的雙重靶點。日後英矽智能將進一步擴大PandaOmics™的應用範圍,包括腫瘤、免疫疾病和纖維化疾病等。 

科技園成立ITR加快科研轉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說:「我們很高興見證英矽智能香港團隊在科學園內,以AI藥物研發技術破解漸凍症,證明AI在生物醫藥科技方面的巨大潛力。」
 

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ITR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包括針對生物醫藥科技、為期4年的Incu-Bio培育計劃。
香港科技園公司轉化研發所(ITR)高級總監劉思雅博士:ITR為科研人員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包括針對生物醫藥科技、為期4年的Incu-Bio培育計劃。


劉思雅博士說,科學園有超過1,100家初創,當中超過170家屬於生物醫藥科技,是園區內最蓬勃、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不過本港大學科研雖然出色,將科研成果轉化至臨床至成應用方案,過程一般很漫長。ITR正是為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及研究人員提供一切可行的協助;從制訂可行商業模式,成立企業以至提供實驗器材,如何保護知識產權以至遵從法規,產品註冊都提供適當指導、培訓和資助。
ITR有不少針對生物醫藥科技的計劃,為期4年的Incu-Bio培育計劃,資助額高達600萬港元;MedTech Co-create計劃則助初創認識醫療業界及園區同業,以協助配對合作研發,英矽智能亦有參加此計劃。


(資料由客戶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