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鼠疫墳場遺址被拒評級 保育界蒐新證求翻案

2022-07-27 07:37

有建築師近年再發現兩塊新碑石,從其獨特格式,推測屬於鼠疫墳場。
有建築師近年再發現兩塊新碑石,從其獨特格式,推測屬於鼠疫墳場。

納入公營房屋計畫的西環摩星嶺公民村遺址,數年前掀起保育爭議,有保育團體指,上址是上世紀鼠疫中死難者的墳場,但古物古迹辦事處以墳場及碑石不屬評級範圍,拒絕評級,相關制度被批評只着重評估建築物,缺乏全面性。近年,保育人士找到新證據,再發現新碑石,進一步顯示碑石與鼠疫墳場的關連,希望能夠翻案,強調該場疫症觸發全球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並促使港英政府改變對華人管治,符合當局評估保育的六項原則,加上本港正受疫情侵襲,保育百年前的鼠疫墳場遺址,可給後世留下鑑古知今的「抗疫」課題。

被指是鼠疫墳場遺址的公民村,又稱摩星嶺平房區,建於一九五二年,位於西寧街及域多利道交界山坡,○二年拆卸後荒廢。本身是建築師的香港探古創辦人黃洪銓,一七年在公民村遺址發現一批刻有編號的碑石。他翻查文獻,發現一八九四年本港爆發鼠疫,由五月至九月有二千五百多人喪命。當時港英政府在加惠民道的疫症醫院旁(即公民村遺址)設臨時墳場,安葬鼠疫死者,他懷疑相關碑石極有可能是鼠疫墳場遺下的遺物。

現址發展公營房屋 年底平整

  事件引起關注,一八年有人去信古物諮詢委員會,要求保護鼠疫墳場的碑石,但當時古迹辦以評級機制集中評審建築物或構築物,不包括墳場及碑石而不作評級。時任古諮會委員陳捷貴憶述,當時議案被輕輕帶過,會議亦甚少討論建築物以外的古迹文物。兩年後,區議會再提議案,古迹辦重申不作評級,而土木工程拓展署亦引述顧問公司評估,指未能確立碑石與鼠疫墳場的直接關聯。

  相關遺址已納入「堅尼地城加惠民道和前摩星嶺平房區公營房屋計畫」,最快在年底平整,預計二八年落成。中西區區議員彭家浩擔心,施工後碑石被毀,近期再向古迹辦提問,再度被以「現有資料不能顯示有關碑石與鼠疫墳場有直接關聯」拒作評級,直言感到失望。

  失望的還有最初發現墓碑的黃洪銓,過去一年多,他再在公民村遺址找到三塊碑石,當中兩個是無名氏碑石,另一個屬梁姓男死者。他指,至今發現十多塊相關碑石,鼠疫死者的碑石與附近公眾墳場死者的碑石明顯不同,有名有姓,更清楚標明去世年份,並有獨立編號。

公民村建於一九五二年,現已清拆。
公民村建於一九五二年,現已清拆。

碑石具姓名年份編號

  黃以其中兩塊編號「一八一九」及「一八九一」的碑石為例,上刻「光緒廿四年」及「又三月刀五」、「又三月刀七」字句,經考證「光緒廿四年」為一八九八年,「又三月」代表當年的閏三月,即西曆四月,「刀五」及「刀七」代表初五及初七,屬死者去世日期。至於「一八一九」及「一八九一」應是下葬編號,顯示兩日內約有七十人死亡,當年報紙亦報道,該周有一百一十四人病逝,若加上在街上或海面發現的屍體,平均每日約有二十人死亡。

  此外,黃提到,當年鼠疫一發不可收拾,為盡快處理大量屍體,港英政府在疫症醫院旁邊設立臨時墳場,安葬因鼠疫而死的市民,並於一八九七年正式劃出「鼠疫墳場」用地。他說,為免屍體成為病毒溫牀,當年必須將屍體埋葬在七呎泥土以下,而政府會在碑上刻寫死亡年份、姓名、性別及序號,由於當時中國人重視殯葬禮儀,在入殮滿七年後,親人會「執骨」帶死者骨殖回鄉作二次安葬,為怕後人「執骨」,故不會在碑石上刻上籍貫。他補充,近年發現的兩個無名氏碑石,可能是當時被棄屍街頭的鼠疫死者,但因急於下葬,立下無名碑。

觸發全球鼠疫大流行

  建築師林中偉在公民村長大,他指,兒時常在村內發現不同碑石,已知公民村前身是墳場,直至數年前出書記述該村軼事,找到一九二三年出版的政府地圖,發現公民村原址被標記為「plague cemeteries」,才知是鼠疫墳場遺址。對於上址碑石未獲歷史評級,他直言可惜,批評古迹辦只就建築物評級,墳場及碑石因非建築物,其歷史價值也被忽視。

  現時古迹辦根據六項原則評估建築物,包括歷史價值、建築價值、組合價值、社會價值和地區價值、保持原貌程度,以及罕有程度等。黃洪銓認為,當年爆發的鼠疫,在本港持續三十年,兩萬多人死亡,更觸發全球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絕對稱得上國際大事。他又指,鼠疫後港府加強公共衞生,改革醫療及定立《公共衞生及建築條例》,是本港發展的重要一頁,具社會和地區價值。雖然墳場舊貌不復,在建築及保持原貌程度較為遜色,但碑石選用了本港的麻石,認為應宏觀看其整體歷史價值。

政府歷史地標牌。
政府歷史地標牌。

建議當局實地考察記錄

  他續指,理解本港急需解決房屋問題,建議將碑石重置於西寧街巴士站旁的東華痘局牌坊空地,因痘局前身正是鼠疫醫院,兩者有極大關聯,正如卜公花園是由被清拆的太平山街改建,上址亦留下銅牌記述鼠疫歷史。他批評,古迹辦漠視種種發現,希望當局能在平整工程前,重新審視資料,尤其本港正受新冠疫情影響,若能保留百年前的疫症墳場,更具意義。

  陳捷貴指,「鼠疫墳場」作為公眾墳場,值得保育以豐富香港的歷史根源。社交平台專頁「維城觸蹟」成員翁先生,當年與黃一同到公民村舊址視察,認為鼠疫是本港開埠初期的重要事件,不作保育,等同香港歷史缺了一頁。另一歷史研究團體「香港行跡」創辦人何文傑和林曉欣,批評當局欠缺透明度,公眾不知道專家的勘探結果,無法討論下再提質疑,爭論沒完沒了,建議政府作更完善的實地考察,記錄所發現的碑石和文物,以作後續規劃。

每日雜誌 全文刊《星島》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