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膜不是處女標誌 台灣民團盼正名消除性別歧視

2022-03-30 15:41

「處女膜」不是「膜」 婦團推正名破除迷思。FB圖
「處女膜」不是「膜」 婦團推正名破除迷思。FB圖

「台灣女人連線」等民間團體與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30)日共同舉行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應研議以中性名稱取代「處女膜」與「惡露」等名詞,同時教導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正確認識身體構造。對此,衛福部代表於會中表示贊同,指實際上有「陰道瓣」和「產後排除物」等醫學名詞,應該使用這些詞彙,消除性別歧視。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林姿吟及林淑芬等人,今天在立法院召開「打破處女膜假象,正名一起來」記者會,指性別平等推動多年,許多概念不斷推進,卻還有許多過時又傷害女人的歧視語言,存在大家周遭,例如處女膜、惡露。

黃淑英表示,人類身體的組織、器官或系統命名應是依其「功能」、「組成」或「位置」而定,但在女人身上卻不一定如此。「處女膜」這個陰道發育完成的殘留,沒有生理上的功能,卻在父權社會下成為「處女」的證據,對女人造成許多傷害與迷思。

她指不少女人擔心初夜沒落紅會被視為不純潔,限制女人的性自主及自由;女人擔心傷害處女膜,避免由陰道進入的相關檢查,導致疾病防治困難或延誤診斷,危害健康。她認為,「處女」就是個模糊不清的概念,只為滿足父權的想像。字典裏僅有「處女」一詞,卻沒有「處男」,道盡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歧視與壓抑,用「處女膜」來命名是不當的。

林淑芬說,瑞典性教育協會2015年推動把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冠」,而且處女膜並非一片「膜」,因此應該有一個更中性的名稱取代處女膜這個名詞,更不應該因為錯誤認知,對女性造成極大壓力。

台灣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則說,處女膜有一個替代名詞叫「陰道瓣」,只是大家鮮少使用該名詞,如果未來有一個更合適取代的名詞,大家一起推動,如果這個名詞對消除性別歧視會有正面效益,大家一定是通力合作。

不過,劉玉菁表示,這些名詞畢竟已經用了很多年,在找出適合名詞取代前,大家應該從教育或透過各種渠道,至少不要讓它有不正確的價值連結。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