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恒生「減碳恒動」 凝聚青年力量

2022-03-11 07:10

王美琪表示,「減碳恒動」體現恒生銀行致力成為銀行業推動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先驅及履行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承諾。
王美琪表示,「減碳恒動」體現恒生銀行致力成為銀行業推動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先驅及履行邁向低碳經濟轉型的承諾。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要守護環境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一起應對!恒生銀行作為本地銀行業ESG發展的先導者,早已關注可持續發展概念,並積極把ESG元素融入企業營運中。恒生銀行傳訊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總監王美琪表示,企業認為從小培養青年人環保意識、應對氣候變化及凝聚力量非常重要,所以於二○二一年投放逾三千一百萬元在社區發展方面,其中四分一用於推動氣候變化教育及可再生能源發展,至今受惠人數超過三千人,致力加強他們對全球氣候環境的認知,以締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二○二一年十二月,全球一百九十七個國家於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達成共識,確認二○一五年《巴黎協定》,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之內,並達成新的《格拉斯哥協定》,承諾逐步減少使用煤炭,為全球減碳進程邁出一大步。香港政府也高度重視深度減碳的工作,計畫未來十五至二十年,將投放約二千四百億元在各項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工作,期望為社會各界及市民大眾樹立榜樣,並帶動綠色經濟,為社會創造更多綠色就業機會,共同開展氣候行動。

青年氣候峰會開啟創新思維

  為解決全球氣候變化帶來不少環境及經濟的危機,恒生銀行去年與低碳想創坊合辦「減碳恒動計畫」,分別贊助舉辦二○二一香港青年氣候峰會及為學校安裝太陽能系統,培育青年人對低碳生活和環境保育的意識,啟導下一代的創新思維。

  王美琪表示,恒生銀行為鼓勵年輕人建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今年二月贊助舉辦青年氣候峰會,峰會主題是「成為氣候公義青年領袖」,吸引超過一百名年輕人參加,其間更舉行一連串的互動工作坊、遊戲和研討會,推動青年人互相討論和交流對氣候變化的想法和意見,啟發他們回應國際呼籲參與氣候行動,共同構想香港如何達致可持續發展。同時,峰會更邀請六位積極支持國際青年氣候行動的講者,在「氣候公義與適應」環節中分享各自地區所面臨的氣候挑戰,以及他們怎樣推動氣候變化適應的成功故事,讓參與的青年人獲益良多。雖然整項活動受疫情影響改為綫上舉行,仍無減大家對環境保育的熱情。

推行低碳經濟 應對氣候變化

  王指出:「我們希望透過支持峰會,加深年輕人對氣候變化的認識,鼓勵他們就氣候變化的議題,互相溝通交流、提出構想,為保護地球出謀獻策。另外,隨着青年人對可持續發展事業的興趣日益濃厚,需求亦日漸增加,恒生日前亦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討論企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角色及青年人如何參與其中,讓他們在事業路上有所啟發,鼓勵他們為推動香港的低碳經濟和綠色生活作出貢獻。」

  恒生銀行認為現時香港可再生能源僅佔總能源消耗的百分之零點二,要提升再生能源在發電燃料組合中的比例是香港氣候行動藍圖的一部分。加上有鑑於海外許多國家成功在學校推廣太陽能應用和氣候教育,因此恒生銀行繼舉辦青年氣候峰會後,再度與低碳想創坊合作推出校園低碳項目,目的是在校園透過提高生產及使用可再生能源來減少碳排放,並在學校推行氣候教育,讓學生持續關注氣候變化的資訊,啟發他們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王解釋:「全球氣候變化漸趨嚴重,為社會和下一代建構一個可持續未來是刻不容緩的行動!今次恒生捐贈二百四十萬港元開展『減碳恒動——恒生低碳校園』,是二○二一年『減碳恒動——太陽能關懷』的延伸項目,計畫今年底前為兩所學校安裝一百四十塊太陽能電板,預計每年可產生約八點二萬度電,相當於約十六個香港普通家庭估算的年度使用量。兩個太陽能系統透過香港政府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預計每年可以獲得約二十五萬港元的回贈,日後可用於支持學校推行氣候教育至二○三三年,預期每年可以讓超過四千人包括教師、學生及家長受惠。」據知,首所參與的學校是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而第二所學校仍在安排中。

校園太陽能電板年產8.2萬度電

  王續補充:「去年的『減碳恒動——太陽能關懷』計畫,恒生捐贈了三百萬港元予低碳想創坊,在突破機構的青年營地安裝三百九十塊太陽能電板,預計安裝工程於二○二二年中完成,計畫會運用回贈收益,每年為五千四百名年輕人提供一系列氣候教育項目,啟發年輕人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及採取適當的行動。今次繼續與低碳想創坊合作,將這個創新及可持續的『減碳恒動』氣候教育系列延伸至學校,有助長遠加深年輕人對氣候變化的了解,讓他們有能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可持續未來。」

  展望未來,王表示:「雖然我們現在未必有答案去應對氣候變化,但只要各界攜手合力,企業善用自己行業的優勢,與其他企業、銀行、投資者、政策制定者以至消費者,互相配合達致最大效益,定能建設一個共融、可持續以及具抵禦能力的未來。同時,我們開展各項社區投資項目的背後理念,是希望培育年輕人的意識和能力去應對氣候變化,激勵他們積極作出行動,為自己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