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天降大任於斯人

2022-03-07 12:00

有些人身上仿佛天生帶着一份使命感,注定開拓新時代。
有些人身上仿佛天生帶着一份使命感,注定開拓新時代。

隔鄰專欄友好上星期提及李慧詩的新書《身上的每道傷疤》,整本書透過身體的不同部分訴說她過往十多年運動生涯經歷的種種傷痕、內心的掙扎與變化,本來打算睡前看一點,結果一看就不能自拔的通宵把全書看完。看到她在書中剖析不同時刻的內心掙扎,也聯想到之前曾提及過的日本滑冰王子羽生結弦,同樣有種執迷和堅持,就算痛、就算跌倒,都會一次一次重新站起來,繼續衝下去。

 

北京冬奧的時候,看羽生結弦比賽,感覺並不是追看誰人能夠於奧運奪金,更多的是有着見證歷史的感覺。有些人身上仿佛天生帶着一份使命感,注定要去開拓新時代,或者成為先驅者。就如田徑界的閃電保特,在他之前的世界紀錄曾長時間被認定九秒九已是極限,後來有人打破極限到九秒七已經被說不可思議,當保特把世績推前到九秒五九,相信未來一段長時間可能跟「九秒九指標」一樣,成為無法打破的極速傳說。

 

羽生結弦對滑冰界來說,就像保特在田徑場上一樣神級。他一直追求的也不是金牌,要是只追求金牌,北京冬奧可能靠完美的四周跳,就有把握達成前無古人的奧運花滑三連霸了,但他沒有。他追求的是打破極限,去做開創時代的第一人,所以堅持要挑戰四周半跳,即使在練習中也不停失敗,但當站上冬奧賽場還是毫不猶豫的要把四周半跳做出來,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獲國際冰聯承認為首個在正式比賽跳出四周半跳的選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苦其心志、磨其筋骨之後,能夠煉出這份不屈意志的,方是真正能擔起重任之人。

 

看畢李慧詩的新書之後,完全能感覺到她同樣擁有這份擔起大任的力量,經歷各種受傷的痛、被嘲笑的痛、生離死別的痛、內心理念碰撞掙扎的痛,越過多少血和淚,她亦沒有放棄夢想,而是在傷痛中不斷尋找通向夢想的路,也透過這本書一層一層碰觸到「神人」背後柔軟的一面。也許普通人如你和我沒法做到神級的成就,但這份強人的意志,也是一份鼓勵。(何子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