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息|明愛急症室外再現病床陣 有病人席地而睡

2022-02-28 13:14

明愛急症室外懷疑有病人席地而睡。
明愛急症室外懷疑有病人席地而睡。

本港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其中位於深水埗的明愛急症室因「爆棚」,病人在醫院外卧床等候看病的情況再現,當中不少是長者,更有懷疑病人席地而睡。

天氣雖然較前緩和,但在室外地方,患者仍需蓋上毛氈及保暖鋁紙保暖。今午所見,有戴著手帶的懷疑女病人,裹著薄氈,以部分毛氈作枕頭席地而睡。

面對明愛醫院現時的情況,院方行政總監屈銘伸在隨筆中,解釋決定重置某部分病人到戶外搭建帳篷的原因,並作出共21點表示,原文如下:

(1)現在我們醫院面對嘅困難係源源不絕的病人。
(2)外面的幫助如對應設施、匹配的人力資源等,似乎短期內都不會有太凑效的增援。
(3)求診的病人有三類:
1)病危者;
2)臥床院舍長者、智障或視障人士,獨居長者;
3)行動自如者;或是些微病徵,或是全無症狀。前來急症室只求心安,或恐怕傳染居於斗室的家人,屢勸都不願離開。
(4)先前天氣凍,我們想盡辦法把求診人仕收留於室內;非常感恩我們做到了。但是急症室求診的病人依然絡繹不絕。區內院舍陸續爆發疫症,奈何醫院病床數目有限,滯留在室內的病人有增無減⋯⋯
(5)我要堅持一個信念:就是要保護病人和我的同事。如何做到?就是盡力避免院內爆發疫症。
(6)但是社區疫情擴散幅度惡化,無論是無相關症狀的病人,或是我們自己的員工都陸續確診。
(7)容許無上限的病人在懷信樓地下,即急症室外的走廊和電梯大堂範圍呆等,不單只容易做成交义感染,還可能污染室內環境,從而增加員工被感染的風險。
(8)因此,我要變陣。室內等候病人不能無上限地積聚。我決定重置某部份病人到戶外搭建的帳篷。
 

(9)但是這些等候診治或入院的病人應該安置在哪兒呢?我決定規範等候入院的病人,根據他們的病情(輕重緩急)和自理能力,分配到不同的區域。十二歲以下的小童,可以由一位家人陪伴,在懷明樓地下家庭醫學診所內等候。
(10)每個區域的病人容量需要有上限。如是者,我們才能調動種類匹配的醫護人員和洽當數目的人手去照顧這些病人。
 

(11)每天求診的病人數目眾多,但是病人離院的速度和渠道有限。因此確診的病人數目不斷增加。平均每天累計增加約十六至廿人不等。全院確診病人數目,甚或超越瑪嘉烈醫院,偶爾跟伊利沙白醫院相約。但是明愛醫院的規模和配套,根本不可能和前者同日而語。同事們所承受的工作壓力之大,大家可想而之。
(12)為今之計,我的策略是增加,和維持醫院內部運作的效率,從而造就有序的病人留轉。
(13)給重症患者建構特快治療渠道,把病房和急症室團隊聯繫起來。應救的盡救;返魂乏術的,在防疫措施大前提下,盡量令家人可以見最後一面,並且得到慰藉。
 

(14)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院舍長者和其他智障、視障人士,當病情穩定下來,或者不需要繼續留院時,他們的出路並不多,能夠被安排到各種社區設施療養的名額也有額。
(15)輕症和行動自如的求診者眾多。唯有嘗試勸退部份回家休息、提供資訊以提升其居家自理能力。輕微症狀者給予簡單退燒止痛藥回家。街頭露宿者,或不願回家以免傳染家人的人仕,給安置待在戶外帳篷的坐椅處。
(16)此外,費索思量的事情還多得很:誰去哪、幹什麼、目標為何⋯
(17)充滿熱誠的同事感覺氣餒;還在適應中的同事變得迷惘;衞道之士不斷質疑現狀,發出控訴⋯
 

(18)直到目前為止,我還不知道我們的出路為何?還得掙扎到何時?
(19)雖然不能有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一定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
(20)我們要給來求診的人希望,給我的同事有努力堅持的目標和方向。
(21)感謝閻神父您和香港明愛的支持。我們不會放棄,因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正正就是體驗香港明愛的精神:「以愛服務,締造希望。」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