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兜售快測包發疫財 網購騙徒收款失蹤
2022-02-28 07:02
疫情大爆發,市民紛紛搶購防疫物資和抗疫藥物,騙徒亦「緊貼潮流」設下騙局,在網上發布出售新冠快速測試劑的帖文,有「千禧後」少女不虞有詐,透過「轉數快」支付六千一百元購買,騙徒收款後沒發貨兼失去聯絡;有騙徒基於抗疫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供不應求,謊稱是藥品生產商及盜用衞生署標誌,在社交平台聲稱有售該藥物,警方主動向該藥品香港代理商查證後,證實有關平台假冒生產商。警方強調,會積極調查一切與防疫有關的懷疑騙案,以免市民誤墮網購陷阱。突發行動組
警方數字顯示,一六年只有一千三百○二宗網上購物騙案,損失金額為二千七百五十萬元,但疫情爆發帶動網購潮流後,網購騙案急增,前年錄得六千六百七十八宗,當中逾二千四百宗與出售口罩有關,其餘是假裝售賣時令物品,例如海鮮、凍肉、水果、演唱會門票和電子產品,整體損失金額高達一億二千二百萬元;去年網購騙案亦有六千一百二十宗,比前年微跌約百分之八點四,損失金額錄得四成左右跌幅,但仍高達七千一百五十萬元。隨着第五波疫情爆發,以售賣防疫用品為名的網購陷阱又開始湧現。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葉卓譽總督察透露,警方近日開始接獲以出售賣新冠快速測試劑名義行騙的案件,當中一名二十一歲女子上周在社交平台Instagram看見出售新冠快速測試劑的帖文,不久通過「轉數快」支付六千一百元貨款,最終收不到測試劑,賣家更不知所終,於是報警,案件交由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正追查騙徒及騙款下落。
專頁冒生產商售清瘟膠囊
近日熱銷的防疫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亦涉嫌被利用作行騙幌子,網罪科人員發現有人開設facebook專頁,留言稱該藥品供不應求,預料每盒售價飆升至一百元,幸而該店「貨源充足」,強調「不賺黑心錢」,每盒只售三十九元五角,但卻盜用衞生署標誌,又涉嫌謊稱是藥品生產商,人員於是向藥品的香港代理商查證,證實生產商沒有開設社交專頁銷售藥品。
宜光顧官方平台當面交收
葉提醒,市民須慎防被騙財或購入未在本港註冊的來歷不明藥物,強調根據香港法例第五百四十九章《中醫藥條例》第一百一十九條,任何人不可銷售、進口或管有未經註冊的中成藥,違例者最高罰則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
對於騙徒紛紛以出售防疫用品為藉口騙財,葉解釋行騙手法大同小異,大多在社交專頁聲稱有售相關商品,價錢往往比市價低廉,但專頁一般只運作數星期,沒有顯示公司資料,甚至假借名牌商號,當騙徒透過電子支付工具收取貨款後便失去聯絡,市民須慎防,建議光顧官方平台或信譽良好的網店或賣家,盡量當面交收,並時刻留意網罪科「守網者」平台發布有關網購騙案的最新資訊,若懷疑賣家身分,應即終止交易,如懷疑受騙須盡快報警。
另外,網罪科本月十一日拘捕一名三十二歲電器維修員,他涉於本年一至二月在網上以「四圍去播毒」等字眼鼓吹他人犯法,涉干犯「煽惑他人違反《預防及控制疾病規例》」,又疑於去年五月在網上鼓吹對法官使用暴力,涉嫌「煽惑他人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葉提醒,有關煽惑罪行刑罰很重,市民勿以身試法。
《星島日報》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