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局勢|歷史糾纏點起無情烽火 一文睇清新仇舊恨

2022-02-24 15:58

俄烏局勢惡化。AP
俄烏局勢惡化。AP

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在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隨即傳出烏國境內多處遭到導彈空襲,西方國家紛紛嚴詞譴責並作出制裁。究竟俄烏恩怨怎麼開始?兩國僵局的近因又是什麼?

●歷史恩怨

-烏克蘭曾是蘇聯農產與武器庫
許多俄羅斯人將烏克蘭首都基輔視為民族發源地,列舉兩國間諸多文化紐帶。在蘇聯1991年8月解體前,烏克蘭一直是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由於龐大農業產業及重要的黑海港口,境內還有大量核武器與高端軍工製造業,烏克蘭是蘇聯一個極重要的戰略組成。在蘇聯解體並宣布獨立後,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上維持密切關係。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具重要地緣政治及黑海出海口地位,一直拉攏烏克蘭加入自己的關稅聯盟。然而在2013年底,烏克蘭與俄國情勢因為基輔當局要與歐盟簽署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而日益緊張。當時親俄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莫斯科壓力下中止與歐盟協商,烏克蘭親西方陣營旋即發起連串大規模示威。

●兩國僵局的近因

烏克蘭親俄政府2014年2月在示威風潮下倒台,但烏東親俄民兵與親西方的基輔新政權交戰,導致烏東與俄交界的頓涅茨克與盧甘斯克兩地宣布獨立,自此烏東親俄民兵與基輔政府軍之間衝突不斷。同年克里米亞公投脫離烏克蘭,俄國將克里米亞併入。

烏東衝突迄今造成約1.4萬人喪生,基輔尋求加入北約及強化與西方的軍經關係。2014與2015年,俄羅斯、烏克蘭、法國、德國簽署一系列名為明斯克協議的停火協定,但外界認為協議內容含混不清。莫斯科聲稱,明斯克協議允諾賦予烏東居民更大範圍自治,但基輔卻始終沒遵守,甚至一再打壓烏東的俄語居民,基輔形同對烏東「種族滅絕」。

●為何普京如此忌憚烏克蘭加入北約?

1949年創立的北約是美國與西歐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的產物,但在蘇聯解體後非但未解散,還一步一步向東把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納入,目前成員擴大到30國。北約規定成員遭第三方入侵時,全體成員將共同對抗,美軍還可駐軍北約盟國並部署武器。

 

●時間線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目的是應對來自烏克蘭的威脅,保護平民。烏克蘭形容為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俄軍在多地展開行動,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哈爾科夫和敖德薩都傳出巨大爆炸聲。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成員就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局勢舉行會議。普京隨後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談及俄烏關係、烏東部局勢、俄安全保障等問題。他簽署關於承認「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關於承認「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命令,以及俄羅斯分別與這兩個「共和國」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2022年2月21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過發言人發表聲明,敦促各方優先開展外交活動,和平解決烏東部問題。當天,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問題召開緊急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會上表示,中方呼籲有關各方繼續開展對話協商,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尋求解決彼此關切的合理方案。

-2022年2月18日,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自行成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政府所在地發生爆炸。烏東部民間武裝宣布,因存在烏克蘭發起軍事行動的危險,自即日起向俄羅斯大規模集中疏散當地居民。

-2022年2月17日,烏克蘭軍方稱,烏東部民間武裝當天向政府軍控制區發動炮擊。烏東部民間武裝則指責烏政府軍首先動用重型武器向其控制地區發動襲擊。烏東部地區緊張局勢持續升級。

-2022年2月2日,美國國防部宣布將向歐洲增派部隊,以應對俄烏邊境地區緊張局勢。俄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表示,美方這一決定是「破壞性舉措」,將加劇軍事緊張。

-2022年1月26日,美國和北約分別向俄羅斯遞交關於俄方所提安全保障建議的書面答覆,但美國和北約在諸多關鍵議題上沒有讓步。

-2022年1月22日,烏克蘭國防部發表聲明說,美國援助烏克蘭的一批軍火當天運抵基輔。此後,英國、波蘭、加拿大等國陸續向烏克蘭提供軍火援助。

-2022年1月10日至13日,俄羅斯分別與美國和北約就安全保障問題開展對話,但均未取得實質性成果。

-2021年12月10日,俄羅斯外交部就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開展安全保障對話發表聲明,要求美國和北約就排除進一步東擴的可能性提供法律保障。

-2019年2月7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把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

-2015年2月12日,新明斯克協議簽署。此後,烏克蘭政府軍和烏東部民間武裝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得到控制,但小規模交火事件時有發生。

-2014年12月23日,烏克蘭議會通過關於該國放棄不結盟地位的法案,決定深化和北約的合作。

-2014年9月5日,經國際社會斡旋,烏克蘭政府代表和烏東部民間武裝代表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但此後衝突並未完全停止。

-2014年4月,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哈爾科夫州和盧甘斯克州數千名反政府民眾舉行抗議集會,抗議者提出在烏克蘭實行聯邦制、加入俄羅斯等要求,並衝擊、佔領了州政府大樓等政府建築。烏政府軍和民間武裝在東部頓巴斯地區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民間武裝隨後宣布成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2月,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持續騷亂導致多人死傷。烏克蘭反對黨主導議會並通過解除亞努科維奇總統職務等一系列決議,烏內務部宣布通緝亞努科維奇及其政權多名高官。

-2013年11月,烏克蘭政府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準備工作,同時表示將加強與俄羅斯等其他獨聯體國家的經貿關係。

俄烏歷史糾葛

-1991年,蘇聯解體後原有的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烏克蘭開始轉型為市場經濟,境內原有前蘇聯時期的大量核武也陸續卸除。

-1941到1944年,納粹德國與軸心國勢力在二戰期間佔領烏克蘭。

-1932與1933年,當時蘇聯領導人史達林(Stalin)的農業集體化政策失當導致數百萬人死難,其中大多在所謂蘇聯糧倉的烏克蘭,此為惡名昭彰的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

-1922年,俄羅斯與烏克蘭一同成為當時蘇聯的創始成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