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醫療系統大崩潰 誰明醫護心裡苦

2022-02-24 06:55

第5波疫情大爆發。
第5波疫情大爆發。

面對每日幾何級爆升的確診數字,醫療系統嚴重超出負荷,病人愈來愈多,醫護人手卻愈來愈少,連保護衣等物資亦現短缺危機。有隔離病房護士指,每天想盡辦法騰出牀位接收新症病人,卻無奈被斥「無人性、黑醫護」;亦有前綫急症室醫生,經歷三日兩夜留守醫院的非人生活,仍然繼續「頂硬上」。安老院疫情嚴峻,有院舍出現過半員工確診,在人手幾乎真空下,仍捱義氣帶病照顧確診長者。面對暴增的檢測人潮,有檢測中心員工被輪候市民爆罵,導致情緒抑鬱,苦撐上班。這些抗疫戰士衷心盼望戰勝疫情,更希望當局吸取經驗,亡羊補牢。記者林家希 關英傑

巧婦難為無米炊 護士歎資源短缺難作為

不斷攀升的確診人數令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有賴醫護人員堅守崗位、不分日夜替市民服務。踏入抗疫第三年,資深護士陳小姐形容,第五波疫情是「災難級」,確診者人數遠遠超出醫療系統負荷,病牀輪轉速度慢,加上輪候者每日增加數千人,醫護應接不暇,資源缺乏下更出現不少隱憂。

安置長者病人困難

陳是隔離病房護士,其任職的公立醫院本周新設多個病房接收確診者,她的病房目前亦接收了近三十名確診者,當中不乏八旬長者,「每日苦惱如何將病人轉移去其他設施和醫院,空出牀位接收新症。」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她指輪轉速度很慢,因亞博和北大嶼山感染控制中心等對患者採年齡限制,不接收八十歲以上長者,「只能找其他地方接收。」

隨着入院病患增多,醫院內部的隱憂漸漸浮現,她說日前有醫生想為病人插喉,但有關程序需在負壓病房進行,而目前負壓病房均給予確診者使用,無法及時騰出空間。更為緊急的是各病房漸現疫症,其病房二十多名員工便有五位同事染疫或是密切接觸者,「基本上每個病房都缺人,病人愈來愈多,醫護的人力愈來愈少,只能不停彼此叮囑保重身體。」人手短缺下,她唯有請求同事取消休假,「幸好有不少人義氣相挺,只為心中的使命感。」

陳透露,物資上亦出現危機,如其病房每周需要使用逾千件保護衣,加上其他病房增加的使用量,「擔心防護衣不足,希望是我杞人憂天。」此外,其病房每日需使用一百個醫療廢物袋,供應商指本周缺貨,「幸好早前預留了三星期的膠袋,但現時要分給其他病房,未清楚可用多久。」

無法及時清理 垃圾回流病房

「病人多、垃圾自然多,但未必有人幫你收,收出去亦未必可及時清理,因不能隨便丟棄,清潔工只能將垃圾放回病房內。」陳說,不少病房出現「垃圾回流」的情況,為了容納更多病人,病人與醫護更換保護裝備的位置變得較近,不排除醫護情急下加快某些清潔步驟,「感染風險相對更高。」

等候入院者持續增多,市民怨聲連連,醫護人員一度遭受抨擊,陳感五味雜陳,「有人斥醫院無人性,又稱我們為『黑醫護』,老實說有點難過。」她無奈說道,並非醫護刻意「虐待」市民,而是面對突如其來湧現的大量確診者,醫院未有充足的空間和人手處理,「外人不清楚醫院內部操作,便批評醫護怠慢,事實上醫院已超出負荷!」她盼望疫症早日結束,走出難熬的困局。

三日兩夜留院工作 醫生促檢視人手問題

近日每天有大量確診病人送院逼爆各大公立醫院,在上周爆疫高峰期,有急症室醫生留在醫院三日兩夜,他們指今次疫症完全暴露醫生人手短缺問題,盼當局正視。

有前線急症室醫生指,上周明愛醫院出動露天帳篷安置病人當日,自己亦由早做到晚,原定下午五時下班,結果做到凌晨才收工。眼見明愛「爆煲」,那一刻他想醫療系統是否已崩潰,但面對不停送來的病者只好頂硬上。他稱,重症確診者在急症室治療後即送內科,疫情下急症室及內科首當其衝。

他憶述,當日為一名確診長者抽血時,對方突然咳嗽,那一刻擔心:「我會中招嗎?」雖然當時戴上頭套、面罩、N95口罩、手套和黃色防護衣等全副武裝,仍有動搖,其他急症室同事更曾三日兩夜留在醫院,加上防疫政策日日不同,部門主管已慣性OT與其他病房及部門商討調動。

立法會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指,上周情況最嚴峻時,個別醫院部門主管要留院指揮,同時急調其他部門醫生協助,而騰出病房安置確診病者要顧及通風問題,都需時解決。他指今次事件暴露醫療人手短缺,希望當局正視。

安老院多人染疫 輕症員工頂硬上

安老院舍是其中一個爆疫重災區,至今逾三百家安老院出現確診個案,逾千名院舍員工及院友染疫,多家安老院舍都出現確診但症狀輕微員工留守照顧染疫院友的慘況。九龍城一家安老院早前爆疫,八名員工確診,現時負責人與三名確診但輕症員工上班,照顧十多名確診長者,孤軍作戰。業界指疫情嚴峻下,除員工確診無法上班,更有工友離職,普遍缺兩成人手,大大增加現職員工負擔。

員工離職避疫 加劇人手荒

陳女士(化名)是九龍城一家私營安老院負責人,其院舍接收四十七名高度照顧長者,本月初有員工家屬確診,之後八名護理員、保健員及助理員相繼染疫,其間三十多名院友列為緊密接觸者送到亞博館隔離,情況最惡劣時只餘兩名助理員及她照顧十多名院友,煮飯的員工也要幫手餵飯,又做清潔及其他日常工作,苦不堪言。留下的長者經快速測試全部初步確診,但症狀輕微獲醫院同意留在院舍。

其後三名染疫但症狀輕微員工,獲外展醫生同意回院舍幫手,她指確診員工應留家隔離休息,但因人手缺乏才出此下策。現時至少逾二百三十名安老院員工及八百二十多名院友確診,置身確診員工及院友中,她每日戴兩個口罩開工,並做快速測試。她指,業界人手欠缺兩成,除因確診員工增加,亦有員工在染疫恐慌下離職,更面對社區隔離設施搶人手競爭。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指,近日接獲不少院舍求助,指人手、快速測試包或防護裝備不足,反映院舍危急,認為社署在人手問題上無力協助。

檢測站大排長龍 登記員成出氣袋

本月初疫情幾何級爆發,檢測中心外人龍由早排到晚,不止市民「望龍生畏」,工作人員亦壓力大增。在檢測中心替市民登記的陳小姐,很擔心當中有潛伏患者,受其感染將病毒帶回家,更慘是檢測市民暴增,她曾因截龍問題被罵,導致情緒抑鬱一度不願上班。

她憶述,當日距晚上八時關門尚有一小時,同事宣布截龍後引起過百輪候市民鼓噪,她上前解釋反遭指罵,嚇得哭了出來,最後由同事帶往帳篷暫避。收工回家入睡更發噩夢,但她一直瞞住家人,每日硬住頭皮上班,每到傍晚見到人龍便感不安。

另一名檢測中心職員李先生,負責指派市民到採樣區採樣,他指本月初疫情初爆發時,全港各區只有一個檢測中心,市民開門前一小時已排隊,日日數千人輪候十分誇張。人多,輪候時間便長,市民常因打尖等小事爭執,需要介入調停,他亦顯得精神緊張,其友人當值的檢測中心更有人鬧事及放火,令他感到無形壓力。

因旅業停擺,兩年無開工的導遊黃先生,近日獲聘為檢測中心助理,日前在冷雨下開工,「我擔住遮,着埋雨褸,都由頭濕到落腳」,看着低溫下拿傘輪候,人人愁眉不展的場面十分感觸。

《星島日報》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