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堅守抗疫最前線 他們累了仍奮戰

2022-02-23 07:04

近日確診數字每日逾千,大批確診者送院引致公立醫院爆煲。
近日確診數字每日逾千,大批確診者送院引致公立醫院爆煲。

第五波疫情失控地爆發,令社會陷入苦戰,各個前綫崗位皆疲於奔命,壓力超標,陷於崩潰邊緣。前綫救護及公立醫療系統率先淪陷,面對病牀數目持續增加,人手卻不斷被抽走支援亞博館,令醫護感到返醫院尤如上戰場!有照顧確診病人的醫護,為免感染連踩十個鐘不飲水不如廁;隔離兒科病房護士全天候擔當「保母」照顧病童,一手包辦餵奶洗澡換尿布,身心疲憊。持續不斷的檢測人潮,亦令化驗所瀕臨爆煲,化驗員連月日做十二小時,每周僅休息一天,每日收工幾乎虛脫。本報將以系列探討抗疫前綫的苦況,聽聽這群堅守不同戰綫的鬥士們心底聲音。記者 林家希 關英傑

醫護助理憂染疫 工作時寧不吃不喝

第五波疫情失控,缺乏有效分流措施下,公立醫院求診人數急增,醫療系統超出負荷,醫院門外上演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場景,數十名市民在寒冬中迎着風雨,於急症室門外設置的帳篷苦苦等待覆檢結果。任職內科醫護支援助理的黃小姐說,眼見市民受苦感傷心欲絕,呼籲市民別再看輕新冠病毒,「絕非簡單的傷風感冒,拜託大家遵守防疫措施!」

「醫院簡直是地獄」

「返醫院如同上戰場,簡直是地獄!」黃小姐不諱言,任醫護多年,從未面對如此危機,她指醫院一般手術已暫停,骨科、日間病房等經已重整,「連非負壓病房亦已加牀放滿人,但外面仍有很多病人,人人都說是緊急,每日都有人在急症室大吵大鬧,但真的無法再接收病人了!」

黃提到,醫護面臨龐大壓力,尤其新冠病毒可經空氣傳播,感染風險大增。因擔心脫下裝備會受到感染,她寧願不吃不喝,「試過十小時不飲水和進食,免得要上廁所和除口罩。」面對有增無減的確診者,醫護疲憊不堪,不少人無法承受,辭職離去,加上院內醫護不斷被抽調到亞洲國際博覽館等其他檢疫設施幫忙,「現時人手比過去少了三分之一,好崩潰!」

醫院管理局支援職系員工協會理事長吳偉玲工作的醫院,同一病房內同樣有確診與非確診者。她解釋,部分病人因其他病症入院,卻在入住數日後被通知確診,人員束手無策,「醫護人員未必穿着全副防護裝備,可能不知不覺間將病毒傳給其他病人。」她指,疫情已開始在部分醫院內擴散,有病房有三十多名病人及醫護受到感染。

醫管局高層被批離地

「高層的想法太『離地』!」吳說,有醫院在飯堂監察同事有否交談和及時戴回口罩,「連吃飯都要被突擊檢查,好大壓力!」她又指,醫管局因應疫情派發給前綫醫護的特別津貼,需其負責病房內所有病人均是確診者才符合申請要求,「事實上現時確診者分散不同病房,同一病房會有非確診人士,變相有冒着確診風險服務的醫護卻無法獲得津貼。」

吳又批評政府動作過慢,應更積極尋找適切地方作隔離中心,「再等下去,可能到醫管局所有員工確診了都未找到地方!」黃亦不吐不快,斥政府無作為,「為何第五波仍然無吸收過去幾波的經驗,尤其醫管局高層,你們真的知道醫護人員的辛苦嗎?麻煩你們親自來醫院看看吧!」

兒科醫護兼任「保母」 身心疲憊

過去兩周逾千名兒童確診,更有五歲以下幼童染疫身亡。自第五波疫情開始,公立醫院禁止家長陪同確診子女入住隔離病房,住院兒童的日常起居全賴醫護人員照顧。於隔離兒科病房工作的病人服務助理Mandy近日被逼成為全天候「保母」,一手包辦為嬰兒餵奶、換尿布及洗澡等工作,她直言身心疲憊,「每日都有新症,日日無停手,到底何時才完結?」

Mandy透露,入住的病童以幼童為主,不少是三歲以下,更有剛出生數日的嬰兒不幸染疫,與親人分離之餘,更飽受疫症折磨。她於心不忍,卻無計可施,「小朋友不時『扭計』說想家,只能哄他們好好吃飯和休息,才可快點回家。 」

醫護快檢陰性 提前復工

Mandy所在的負壓空間原有八間病房,可容納三十四個牀位,但疫下兒童確診人數激增,牀位供不應求,院方臨時將兩間原用作抽血等用途的房間,改為病房之用,令牀位增至四十多個。她說,部門人手不變,人員的工作量卻隨禁止探訪規定大增,需請求兒科醫護人員幫忙。此外,人員不時要為病童採鼻咽樣本,又需兼負部分晚間清潔工作,慶幸大家做足防護措施,暫未有人因而受感染。

於手術室任支援助理的胡先生,同樣會接觸確診者。他指院方疑因人手不足,強制要求被列為緊密接觸者的醫護人員,於休息兩至三日後做快速檢測,呈陰性即可重返工作,「與確診同事一起食飯的醫護,竟然被要求提早上班,難道部門有另一套界定緊密接觸者的標準?」

面對現時人手極度不足,身兼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副主席及勞僱會勞方委員的譚金蓮認為,「訓練醫生和護士需時,政府應考慮增設支援人員的臨時職位,創造就業的同時解決公院人手荒。」同時她希望政府妥善為前綫人員做好風險管理,「如果無法守護前綫人員的健康,我們根本無法控制疫情。」

日日加班四小時 檢測員做到金睛火眼

現時全港有七十多個檢測中心及採樣站,自各區疫情大爆發,各化驗所都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趕緊處理海量樣本,惟檢測結果仍是大落後,令市民怨聲載道。在某檢測承辦商化驗所工作的陳先生指,自上月底第五波爆疫後,化驗所三十多名職員每日起碼OT四小時,日做十二小時,「大家都金睛火眼,一坐低就做足六個鐘,工作量已經去到臨界點」。

最慘烈是本月初,他記得某日確診數字突然急升,當局大規模增加圍封強檢範圍,大批市民排隊強檢,工作量突然爆升。他指,疫下兩年,化驗室已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運作,同事分三更工作,每更八小時,原本每周休假兩天,但為應付急增樣本,現在每周只休假一天,「加班四小時是基本盤,變相日做十二個鐘,住天水圍同元朗的同事最慘,來回車程三個鐘,回到家睡幾小時就上班,簡直非人生活」。

他指,「現時返工入Lab坐低做足六個鐘才有休息時間,因為過程中要登記及記錄樣本,精神要高度集中不能出錯,每日收工幾乎虛脫」,他指有同事對外界埋怨化驗檢測滯後的批評耿耿於懷,他自己則忙得沒空思考。他聽過有家室的同事反映,遭配偶及子女抱怨見面相處時間太少,亦有同事因無法請假陪家中長者覆診而要向家人求助。他稱,短期內相信疫情未見底,已做足心理準備繼續打仗,希望市民諒解。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