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消息|曾祈殷指封城前應做好配套 倡內地助加大檢測量

2022-02-17 15:48

曾祈殷指倡內地助香港加大檢測量。資料圖片
曾祈殷指倡內地助香港加大檢測量。資料圖片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接受內地傳媒深圳衛視訪問時說,香港確實有「封城」的聲音,不過問題是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情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情況比較像紐約、東京、倫敦這些城市,要採取「封城」的話,需要考慮會給香港帶來多大的影響,還有「封城」的目的。曾祈殷提出,「封城」前物資上一定要充足,所有港人如果要禁足的話,生活物資一定要得到足夠保障,日用品要預備好;在香港各個階層都要得到準確資訊,不可以說封就封,一定要預備好;還有一定要照顧好弱勢群體,香港有很多獨居長者,社會上有沒有哪些組織可以照顧這幫人,在「封城」時準確提供應該有的物資給他們,去關照他們的身體狀況。還有「封城」的話需要封多久,有一系列問題都是需要去考慮。曾祈殷說,假如不是全面「封城」而是局部封,按區來封的話理論上是可行,但要做足這些工作安排的話,才能去考慮「封城」。

曾祈殷說,每一天的確診數字都有上升的趨勢,仍然沒有到達頂峰。如果核酸測試可以更多更快就可以找到陽性人士,Omicron的傳播速度是非常快,當一個家庭有一個患者已經確診,很多時其餘家人都會受到感染。原因出在檢測瓶頸,不能夠準確掌握多少人確診。對於市民使用的抗原病毒測試,他指抗原測試其實有不足之處,敏感度不如核酸測試準確性這麼高,但有肯定好過沒有。市面上抗原測試不足,他希望接下來有更多貨源,或者政府可以分派給市民去檢測,重申檢測越多就越能夠找到隱形患者。

曾祈殷說,西方國家感染人數從幾萬到幾十萬甚至是幾百萬,不是所有的感染患者都可以入院就診,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立即入院接受治療。不少人的病症輕微,只有小部分人,尤其是長者、慢性病患者以及未打針的人士,他們出現重症的機會,或者病症惡化的機率會高些。他又希望病人在運送入院方面應該更加完善。無論是救護車,或者是運送車隊,尤其是點對點的運送服務送到急症室,他希望稍後港府或中央能在硬件或者是軟件方面的服務支持。另外他提倡向市民尤其是還未入院但知道已經確診的人士,提供新冠口服藥可以提供給這些很大機會病情會惡化的人士。

另外現在香港法律上未正式許可視像會診,他提出,開放視像會診希望可以去化解一些初步確診者的焦慮等。還有在熱線聯絡方面或者資訊發放方面,希望政府可以多做一點。曾祈殷指,市民看不新聞原來政府有安排,可能就不知道了。如果政府去發布一些手機短訊,他相信就能直達到每一個人的手機裡,那自然就能看到。

曾祈殷覺得,現在已經有一個「火眼實驗室」,可否再增加一兩個把檢測量大幅提升,又或者把實驗室人員、檢測人員這部分增加多一些。另外他提倡,最好每一個家庭,或者高危的地方例如醫護人員,甚至紀律部隊需要定時做抗原測試,去確保沒受到感染,避免影響給市民提供服務,所以希望可以方便港府向內地有關單位去購買。

曾祈殷指,多名跨境司機檢測出陽性,反映社區感染已經十分嚴峻,這是一個警報。所以要通過做檢測,盡快打針。他強調,沒有打針在病症上是會有分別的。如果市民接種了疫苗之後受到感染,不僅病症較輕微,較少會出現並發症,而且也會較快由陽性轉為陰性。他認為一定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多做檢測,另一方面提高整體社會接種率,尤其是長者和慢性病患者,以及兒童。希望他們通過打針來達到若干程度上身體免疫系統的保護,不出現重症,就不會拖垮的公共醫療系統。曾祈殷又提到,11歲或以下的小朋友,才開始打針大概一個月左右,比例上一定是不夠的。而小孩子沒有打針就一定沒有抗體保護,一定沒有細胞免疫系統的保護,那自然會有感染危險,所以他希望小朋友盡快去打針。

曾祈殷又預計,「火眼實驗室」啟動之後,可以大幅提升的檢測能力,變相後繼流程可以加快。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做了檢測結果可能遲公布,礙於實驗室的檢測是滯後的,自然報告也會有滯後。而患者如果快速知道自己確診,行為上會非常的檢點,不會到處走,不會在家裡跟家里人有密切的接觸,還有自己在家裡可能戴上口罩,所以及早檢測,及早知悉報告,及早進行隔離,其實是會大大減低傳播給身邊人的風險。

曾祈殷又認為, 「方艙醫院」選址上最重要的是不要離市區太遠,如果離市區太遠的話,運送需要比較久的時間的話,會阻礙運送病人或運送物資等等。還有檢測要方便市民、方便運送,所以最好就不要距離太遠,確保「方艙醫院」內部的需要都能及時補給。

更多第5波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