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喬靖夫|「歸化兵」孰好孰壞?

2022-02-11 12:01

谷愛凌的國籍問題成為中美網民熱話。美聯社
谷愛凌的國籍問題成為中美網民熱話。美聯社

最近正在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因為中國招到好些外國入籍運動員代表出賽,冰球隊更有不少成員是非華裔,引起了好些的議論。特別因為中國的政策不容許國民擁有雙重國籍,好像剛剛贏得金牌的自由式滑雪新星谷愛凌,到底何時放棄本身美籍,當局又有沒有「彈性處理」等,惹起不少爭議。

如果撇除所有其他的因素,單純從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歸化運動員並非甚麼新鮮事,好像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籃球及足球等,早就是慣常的現象,賽會也有明確規則來限制出賽人數,如何符合代表資格等。非洲的田徑選手尤其馬拉松氣袋,更儼如人才輸出庫,中東國家就招攬了不少,如二○一八耶加達亞運會,巴林掃走十面田徑金牌,全部冠軍都是非洲出生的,當中一面女子四乘一百米接力金牌,也只有一個成員不是非洲裔。

各有利弊權衡輕重

許多歸化兵所以毅然放棄祖國國籍,投身陌生國度代表出賽,難免是為了更好的收入、生活環境和訓練條件。報道說谷愛凌的場外代言收入已經超過二億人民幣(約二億五千萬港元),其中不少來自中國品牌,不得不承認她在中國發展,背後存在巨大的商業誘因。之前林書豪到中國打CBA,也具相同的商業價值,只不過他並非歸化球員而是外援。這些盤算無可厚非,畢竟頂尖層級的體育競技就等於職業比賽,運動員在有限的生涯裏,尋找最好的賺錢機會,以至為未來退役後鋪路,都不算甚麽罪過。

一個國家從外地吸取人才,往往是提升該運動項目水準的一個捷徑,適當運用的話,能夠把更高水平的經驗和訓練技術帶過來,與本土運動員互動,實是好事。反過來也可能衍生出問題,就是歸化兵無形中搶走了本地選手的代表名額,壓縮後者吸收經驗及成長的空間,不利於運動長遠發展,變相成為靠僱傭兵掃獎牌的短視政策。這兩者要如何好好平衡,也不是容易的事。(喬靖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