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波疫情|人民日報:有人歪曲「動態清零」 影響本港抗疫成效

2022-02-07 12:41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動態清零」含義被歪曲。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動態清零」含義被歪曲。

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病毒引發香港新一波疫情爆發,本地新增確診病例已經連續多日破百,有專家質疑是否應放棄「清零」的抗疫政策,改為與病毒共存。內地《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提到當前是香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有人歪曲「動態清零」含義,質疑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舉措,不負責任地提出香港應放棄「動態清零」,實行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如任由錯誤論調大行其道、混淆視聽,將動搖香港全社會的抗疫信心,影響抗疫成效。

該篇文章題目是〈「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當中提到「動態清零」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在內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下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總方針,要求做到對病例及早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使疫情不構成連續性社區傳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其背後體現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也被實踐證明能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

文章又指,Omicron傳播速度快、受感染人群多,重症率、病死率高於一般流感,絕不能夠對新冠肺炎病毒掉以輕心,「動態清零」是內地現階段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科學有效防控策略。也是符合香港社會實際情況的科學選擇,因香港人口密度大,老齡人口佔比較高,醫療資源有限,且70歲或以上長者接種率較低。

此外,香港對外高度開放,境外輸入性風險高。如果放棄「動態清零」而選擇「躺平」,病毒必將快速大規模擴散,給香港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損害。只有採取主動積極的「動態清零」策略,才能減少發病、重症和死亡率,避免醫療資源擠兌甚至崩潰,最大限度保障香港市民生命健康。長遠亦有利香港經濟社會發展,「絕不能被一時困難遮蔽雙眼」。

文章認為香港社會應堅定「動態清零」的意志和信心,全力支持配合特區政府完善相關政策舉措,盡快切斷傳播鏈,撲滅本輪疫情。又指香港可借鑑內地經驗,精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畫定密切接觸者和風險地區、實施社區防控以及進行醫療救治。

作者在文末表示,深信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只要香港全社會同舟共濟、同心協力、科學精準防疫,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讓經濟社會發展重回正常軌道,這顆「東方明珠」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