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采新學年轉「全英」 校長:教學策略不突變

2022-02-07 07:30

風采中學校長陳玉燕(中)和兩名英文科主任梁惠君(右)、關旭初均稱,「上車」後教學策略不會突變,會加強營造英文學習氛圍,讓學生習慣多用英文。
風采中學校長陳玉燕(中)和兩名英文科主任梁惠君(右)、關旭初均稱,「上車」後教學策略不會突變,會加強營造英文學習氛圍,讓學生習慣多用英文。

中學教學語言「微調」政策九月踏入第三周期,北區的風采中學將全開英文班,是今輪「上車」唯一的「千禧校」。校長陳玉燕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指,教學語言並非學習和成績的決定性因素,時常向中文班學生強調,其能力不會被分班限制,助他們建立自信心。學校「上車」後的教學策略不會突然改變,通過全校性的活動和跨科學習,加強營造英文學習氛圍,讓學生習慣多用英文。記者 李咏潼

風采中學(教育評議會主辦)○二年創校,一○年「微調」政策落實首個周期,獲准開辦兩班英文班;在第二周期,學校尚差幾名學生達標「上車」,但獲准開三班英文班,期間「自願減班」後恢復擴班,增至四班英文班;第三周期,今年九月終全開五班英文班。

跨科統整 融會貫通

○七年加入該校任教中文科的校長陳玉燕,見證風采一步一腳印的「上車」歷程。她認為學習成功的因素眾多,教學語言只是其中之一,「不是說入讀了英文班,就一定能升讀大學。」為免校內形成標籤效應,初中按英文能力分班,而非整體學術成績,陳玉燕時常向學生及家長強調「無論哪班都是好班」。她續指,過去不乏成績在年級前列的學生來自「雙語班」,若學生英文能力進步可以「轉車」,但過往幾年沒有人轉班,寧願留在「雙語班」鞏固所學。

陳玉燕坦言,中一新生入學時英文能力有一定差異,但校方分七個組別教學,第一學期後通常都能收窄。英文科主任關旭初補充指,教師團隊通過跨學科小組統整課程,會將英文教學策略橫跨多個學科,「例如地理科有課題涉及環境、天氣和溫室效應等,英文科教學編排上也會教相關詞彙,希望學生每科之間可以融會貫通。」

為了營造英語氣氛,學校每學年更會舉行特定主題的「英語周」,例如前年曾舉辦以小說《哈利波特》為主題的活動,將學校化身為魔法學校「霍格華茲」,吸引全校學生參加活動集點數,以換取參加「高桌盛宴」(High Table Feast)名額。身兼英文科主任的助理校長梁惠君指,過往也曾通過校外機構,邀請不同的外籍人士到校與學生交流。

人口下跌 不憂競爭

關旭初解釋,初中學生有時未必有信心以英文表達自己,校方冀通過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他們多使用英文,「有些高年級學生,現時私下交流,或在校外嘉賓訪校時,都自然以英文表達。」他盼日後能在課堂外亦見到更多學生願以英語交流。

北區不乏全開英文班的中學,加上人口下跌、疫情下跨境生數目續減,對風采維持「上車」會否有壓力?陳玉燕相信,家長選校不止考慮教學語言因素,除了學生成績,校風和學生多元化發展均是學校特色,不擔心收生競爭。她又指,未來英文教學策略不會突然有變化,並指以往循年級增長,教學上也會逐步提升深度和廣度,「若新生準備就緒,校方可否多做一些呢?這點我們不心急,會逐步逐步來。」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