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不讓傷者孤獨地死去」 陳詩瓏戰地行醫悟真義

2022-02-07 07:21

外科專科醫生陳詩瓏八年前加入無國界醫生,先後遠赴南蘇丹及也門進行救援任務。
外科專科醫生陳詩瓏八年前加入無國界醫生,先後遠赴南蘇丹及也門進行救援任務。

救助貧病是不少醫生從醫的心願,外科專科醫生陳詩瓏八年前踏上征途,遠赴戰亂、貧困之地,擔任無國界醫生,療瘉過大大小小的外傷。由繁榮城市走到戰地行醫,陳詩瓏面對前所未見的生與死,「在香港,我一個槍傷、踩地雷的病人都無見過。」她原以為「救得一個得一個」,但當親自治療過的年輕病人因被亂槍掃射而喪生,對她帶來莫大衝擊,甚至一度質疑人道救援的意義,「他們需要的不是有人醫好他們的傷口,而是有一個政府為他們帶來和平、安定的環境。」沉澱過後,她終於想通,作為醫生,只要讓傷者在生前感到被重視,而非孤獨地死去,已經足夠。 記者 林紫晴 攝影 葉偉豪

自○七年,香港人道年獎每年都會選出人道工作者,表彰他們的人道救助行為,陳詩瓏是今年的得主之一,她謙虛地說:「從未想過做義工,會做到有獎攞。」

一四年完成外科專科畢業試後,陳詩瓏開始關注人道救援工作,漸漸對無國界醫生產生興趣,「我好認同無國界醫生的理念,不論背景、種族,每個人都應有接受醫療的平等機會。」加上無國界醫生的項目以醫療為主,九成資金來自捐款,可做不偏不倚的人道救援工作,她於是決定加入。

上一周速成班 前輩着「執生」

開始第一次任務之前,陳詩瓏已知道將要踏足戰爭之地,「槍林彈雨的戰地,才用得着外科醫生。」在一星期的「速成班」中,她趕緊學習婦產科、麻醉科的技巧,「去到外地可能只得我一名醫生,無婦產科醫生在場,就要幫手接生。」出發前她亦請教過區耀佳等著名無國界醫生,對方卻只叫她「執生」,並帶備一些醫科書籍,「當地網絡好差,翻開書本反而更方便。」

一六年陳詩瓏被委派到南蘇丹,由於當地人個個人高馬大,身高五呎三吋的她頓時變得嬌小,甚至被當地入境人員懷疑她虛報年齡,差點未能入境。這種身高差亦為她帶來不少有趣回憶,她說:「我每次做手術,一名身高兩米的本地醫生都會在旁,由於他要長時間低頭,結果出現肩頸痛。」

身高差鬧笑話 被小孩帶56牛求婚

當地資源貧乏,要找一個可供手術室使用的金屬平台並不容易,陳詩瓏說,幸好後勤人員慣於就地取材,最後找來一個大湯煲,反轉成「增高凳」,在三個月的救援任務中,她每天就這樣踏上去做手術,當地醫生亦不再有頸痛。

人多好辦事,但原來長得高都可暫代機器的工作。陳詩瓏說,搶救病人時,需加快生理鹽水的輸液速度,惟當地欠缺相關儀器,她便借助當地人一臂之力,找他們用手舉起鹽水,並充當「人肉泵」,「我叫他們幫手squeeze(擠壓)鹽水,對方卻誤會了,只跟住我讀squeeze然後露齒笑。」

陳詩瓏說,當地人以身高為美的標準,女性長得愈高,便愈多人追求。她沒想到,一名六、七歲的小男孩出院時,竟出動五十六隻牛向她求婚,「可能他以為我還可以長高」。雖然她最後婉拒了,但因小朋友傾出所有去答謝她的醫治,教她感動。

從南蘇丹回港後,她一直將年假儲下來,等到一九年再遠赴戰爭連連的中東國家也門,參與第二次救援任務。有晚她睡到半夜,突然聽到屋外出現霹靂啪嘞的聲響,她心想:「這應該不是在放炮仗,應該如何是好?應否出外看看呢?」

半夜遇軍事突襲 盲摸摸搵眼鏡

由於晚上供電系統暫停,近視逾千度的她嘗試開着手機電筒,尋找眼鏡,卻如電影情節般,在關鍵時刻跌了手機,「當時霹靂啪嘞的聲音愈來愈近,其實真的好驚。」幸好她最終找到眼鏡,手拿護照,立即衝去安全屋。她仍記得當晚聽到很多疑似士兵的腳步聲、談話聲,完全睡不着。那夜之後,她笑言開始習慣軍事襲擊。

在也門執勤期間,陳詩瓏不止一次感到沉重的無力感,一名兩歲小女孩送院時臉部中槍,她盡力搶救。雖然小女孩雙眼未有被傷及,但眼睛以下的臉已毀容,「做完手術後,我問自己救回她,是不是真的幫了她?她之後的人生會如何呢?」

踩地雷炸斷腳 男孩醒來只憂心食物

另一名十三歲男孩的遭遇,亦令她難以釋懷。「第一次見那個男孩,因為他偷東西給四名弟妹吃,被人斬傷入院縫針。第二次見他,因為誤踩地雷,隻腳爛晒,需要幫他做膝上截肢手術。」陳詩瓏坦言,替他施手術時其實很難接受,沒想到男孩醒來時只是摸摸傷口,摸着失去左腳的空牀,「他只問我幾時可以出院,最近的食物援助中心在哪里?」

「我們會想像這些小朋友的未來,但原來他們只能顧及眼前,想不到那麼遠。」說到這里,她已眼眨淚光。最後一次見他,是他身中多槍後送院,在昏迷前向她說一句:「我回來覆診」,不久之後他便離世。

當晚她下班後,感到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不斷反問自己所想像的意義是否存在,「外面正在打仗,你救他一次、兩次,他最後仍要面對戰爭。他們需要的不是有人醫好他們的傷口,而是有一個政府為他們帶來和平、安定的環境。」

她沉澱過來,也說服了自己,「其實醫人,能否救活病人是其次,最重要是令他覺得,自己不是孤獨地死去,而是有一班人盡力去救他,至少他的生命曾被珍惜、重視過。」不少人問她,做無國界醫生最難的是甚麼?「一定是克服心理。你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們很慘,所以你要用盡你的氣力去幫他們,因為其他東西你改變不到。」

《星島日報》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