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助製造業回歸上海

2022-01-22 17:18

unsplash圖片
unsplash圖片

中新社報道,智能工廠助製造業回歸上海,“前些年外遷的一些製造工廠或產品,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等新經濟浪潮的推動下,有些出現了回歸上海的趨勢,確切地說,智能製造效率提昇讓這些行業企業回歸,疫情其實也助推了一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新近在受訪時說。對新一輪智能製造發展大潮,上海如何迎接回流的製造業,又如何重塑這座城市的“製造基因”?

躋身國際大都市 上海還要不要搞製造?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民族品牌發源地和集聚地。20世紀30年代,上海工業產值約佔全國50%。1978年,上海工業總產值達到207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全國八分之一,形成了上海牌手錶、鳳凰牌自行車等一批家喻戶曉的上海品牌。國際大都市的製造業佔比在下降。而今的上海還要不要發展製造業?吳金城表示,簡單拿整個上海跟紐約、巴黎、倫敦、東京這些國際大都市比,不太具有可比性,“拿外環線以內的上海,跟國際大都市比,是比較有可比性的,然後我們再分析產業結構。上海外環線以外的區域,相當於一些國際大都市的衛星城,比如紐約對面的新澤西,東京附近的千葉,衛星城有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世界銀行研究團隊曾做過一個報告,裡面提到,像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型城市,製造業佔比應該在25%至30%之間。這些年來,上海一直強調“製造乃城市基因,製造轉型不代表放棄製造”,守住“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這條紅線。創建“新賽道” 製造回歸上海需要哪些條件?“202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預計突破1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工業增加值過萬億的城市,工業投資是支撐未來產出的重要動力,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說。他解釋,工業總產值與工業增加值並非一定成正比,原材料等中間投入更少,工業增加值才更高,工業增加值更體現工業在“質”上的提昇。在劉平看來,隨著上海以智能工廠建設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對於製造企業而言,土地可以得到非常集約化、高效率的利用。在疫情期間,“機器工人”讓“智造”企業的復工復產沒有那麼“窘迫”,因為當時工人從外地回來還比較困難,“機器工人”與在滬員工協作生產,保障了上海復工復產的平穩。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智能製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也表示,隨著智能工廠變得更加“數據驅動型”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型”之後,製造業煥發新生,不再依賴傳統的土地、人才和資金,而更多對知識技能型人才、金融、生態、產業鏈形成依賴,這反而推動製造業再次回到上海。他指出,製造業“回歸”上海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建設智能工廠,不是簡單的手動、半自動和自動化工廠。其二,生產智能產品,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水平產品的企業,才更適合去建設智能工廠。其三,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鏈條過程中,企業要有數據驅動的概念,也就是要讓製造業的數據發揮價值。上海計劃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推動建設100家智能工廠。韓大東介紹說,上海將從3個維度深入實施智能工廠專項行動:一是按照“金字塔型”分層分級推進,即通過標桿性智能工廠引領、智能工廠示範、智能製造優秀場景推廣三個層級,形成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二是按照“一業一策”分類推進,聚焦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六大重點產業,推動製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昇級。三是重點推進裝備“雙數”工程,即數字化製造裝備和裝備製造數字化,讓智能工廠成為數字裝備的“賽馬場”。“智能工廠是製造業的底座,永遠不過時,永遠在路上。”韓大東說。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