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研貼地造福人群」 流體力學家推抗疫產品

2022-01-17 04:21

司徒健南勉勵年輕人不要跟風,認定自己的專長發展成為強項。何健勇攝
司徒健南勉勵年輕人不要跟風,認定自己的專長發展成為強項。何健勇攝

空氣傳播力強橫的Omicron變種病毒在全球流行,更觸發本港第五波疫情,人人自危。曾利用流體力學引證空氣可以傳播沙士病毒的前學者司徒健南,2年前創業時遇上新冠爆疫,喜歡做研究的他,研發出可殺滅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機,令陷於困境的公司起死回生。近日本港再次爆疫,他忙至凌晨才收工,由昔日象牙塔學者到今日公司老闆推銷自家產品,他指科研要貼地才能造福人群。這位曾經考試零分的學生,感謝亡父教曉他堅持,更以自身經歷勸勉年輕人「要發展自己專長,令強項變得更強,才可以獨當一面。」 

研究病毒細菌怎樣透過空氣傳播是司徒健南的強項,03年沙士襲港、2020年新冠肺炎在港爆發,都是港人大事。沙士時,正就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二年級的他,跟全港市民一起經歷醫護殉職、淘大封區等震撼畫面,更記得當時醫學界爭論病毒能否經由飛沫、空氣傳播,他默默把這個問號,記在心裏。

循流體力學證沙士經空氣傳播

2年後大學畢業,他加入科大研究團隊,專門進行流體力學研究,其中一個項目正是研究咳出來的飛沫怎樣透過氣流傳播、可以怎樣預防等等。他找來集工程學教授、流行病學者及醫生等的跨學術團隊進行多次研究,最終利用空氣流體力學成功引證包括沙士及流感等病毒可經空氣傳播,以及空氣中懸浮粒子可透過空氣散播引致肺癌等,令他發現淨化空氣十分重要,有助預防病毒散播,他其後把這些重要發現寫成博士論文發表。

2010年,26歲的他完成博士學位後,留在科大任教,繼續博士後研究,並當上研究助理教授。他指,在大學時曾提出研發空氣淨化新技術,但被指效用輕微,難以寫成論文發表,唯有作罷。2012年,他與友人參加科大的創業比賽,以太陽能製冷技術取得亞軍,令他萌生創業念頭。不過,由學界轉戰商界是兩個不同範疇,他聽從師兄建議先去打工「取經」,分別在工程公司及環保顧問公司工作5年,直至2017年才正式創業,與另一工程師合資創辦科技公司,自行研發空氣淨化新技術,兼具節能減排功能的新產品。

不過創業之路並不平坦,頭兩年生意欠佳,他拿過百萬元積蓄支持公司營運,直至2020年2月本港出現首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再爆疫情,生意才有轉機。他指,沙士與新冠病毒同樣可於短距離透過空氣傳播,因此想到若能淨化及殺滅空氣中的新冠病毒,便可達致預防效果。他與團隊研發出採用銀離子技術的空氣淨化機,可有效殺滅空氣中新冠病毒,結果產品大賣,令公司走出困境。他坦言,在病毒面前,人類十分渺小,要預防病毒散播,才能守護自己及家人。

研淨化空氣產品 港爆疫大賣

從大學到創業,由學者到老闆,他說昔日在大學做學研,可以不理成本做研究,但置身商界,就要平衡成本效益,例如新技術是否較原有技術先進、成本是否較平及更環保等,若最終評估發現新技術雖好,但成本極貴,整體效益不及原有產品便要叫停。他指,這樣看似有掣肘,但其實更貼地。

他指,科研的初衷就是要改善生活,但若科研成果不能讓市民應用於日常生活,便有違原則,而讓科研項目成為商品,市民能夠購買使用才能獲益,正是他這幾年創業累積下來的心得。

至今公司站穩陣腳,過去兩年共投放500萬元進行科研及改善技術,他說昔日在大學要申請撥款,需要辦理繁複手續跟足程序,往往花上一年半載,這亦是不及私人公司具效率的弱點,他說經提升技術後,現時其空氣淨化機已可於30分鐘內,殺滅百分之99點9的新冠病毒。

幼時無心向學 高中開竅發憤

司徒健南自言「社交能力較弱」,初次見面的攝影師請他拿下口罩拍照,他即露出靦腆笑容,不過,他說四年下來已適應推銷產品的老闆角色,現時出外見客,銷售團隊會負責傾合約及報價等細節,他則發揮強項,負責最重要一環,向客戶介紹產品性能。

其實司徒健南的故事十分勵志,這位家中獨子坦言,小學時對學習無興趣,又經常欠交功課,測驗考試不及格,高小時幾乎每天被罰留堂,做回欠交的功課,或上輔導班等。他感謝從事地盤管工的父親及做會計的母親,一直給他很大自由度,成績欠佳亦沒打罵,只替他安排補習老師「補鑊」。

直至中四時,父母擔心他翌年中學會考成績欠佳出言勸告,指入讀大學前途較好,他這時才開竅發力,最終在原校升讀中六,2年後高考取得3D2E成績,剛可入讀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之後就是現在的故事了。

隨父釣魚練就耐性有利研究

童年的他娛樂不多,會看老夫子漫畫、卡通片,亦愛看生態紀錄片,他悄悄說當時曾希望長大後可從事生態研究工作,「想過做科學家,做研究工作」。這個夢想,隨着他進入大學慢慢實現,亦成了他的人生強項。

做研究講究耐性,他說多謝父親從小帶他釣魚練就得來,等待魚兒上釣的漫長時刻十分磨人,但他享受這段難得的父子相處時光,「當時我同爸爸講咗好多幼稚嘅嘢,多謝爸爸耐心聆聽」。

現時他仍愛釣魚,認為有助從繁忙工作釋放自己,正如創業初期的迷惘,亦憑釣魚練就的耐性化解。不過他說最遺憾是升讀大學、外出工作後一直忙碌,未有跟爸爸一起釣魚。

身處疫流大時代,他指年輕人有很多考驗,前路不易行,但認為要認清自己的特點,不要跟風,「要發展自己專長,令強項變得更強,才可以獨當一面。」

記者 關英傑 攝影 何健勇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