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源自景仰司馬遷

2021-12-28 04:30

■史景遷出版過多部中國歷史著作。
■史景遷出版過多部中國歷史著作。

  (星島日報報道)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中文名字是他的導師、明清史學家房兆楹起的,「史」是Spence的中文譯音,並有景仰西漢著名史家司馬遷之意。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朱政惠曾撰文說,「先生(史景遷)很認真地對我說,自己之所以取名史景遷,就是崇敬中國文明、崇敬中國大史學家司馬遷,並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的歷史學家」。
  二○一四年三月,史景遷到上海復旦大學演講,有聽眾提問「假使真的遇到司馬遷,你會怎麼樣?」當時已經高齡七十八歲的史景遷幽默地回答:「喝個啤酒去吧,事實上,我會講話結巴,臉紅地告訴他,你是我最喜歡的史學家」。
第一人稱寫康熙
  史景遷看的材料主要是中文,文言文和白話文他都學過,甚至還曾想學滿文。他從台北故宮博物院等地獲得大量一手資料,包括康熙的朱批奏折原件。「這對我的研究項目簡直是天大的恩賜,從這些材料中我可以了解康熙皇帝批閱奏章時的情況。」史景遷說。
  從《曹寅與康熙》開始,史景遷就形成了自己的史學書寫路子。表面上來看,他寫的是人,甚至行文極似小說,但背後卻是海量檔案史料,還有對大社會的研究。他寫康熙的統治之術,勾勒其內心世界;到了一九七四年的《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一書,更是以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被譽為「經典之作:把學術提升到美的範疇」。
  史景遷說,通過還原歷史人物的心理狀態,他能了解這些人是怎樣作出種種影響國家命運的決定。康熙還讓史景遷產生了某種親切感:「我發現他也是在很大年紀的時候才開始好好學習漢語,他還會寫錯別字,比如把『密』寫成『蜜』。這和我自己有點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