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社會生物學「現代達爾文」逝世
2021-12-28 04:30
(星島日報報道)被譽為「現代達爾文」的美國博物學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周日在麻省去世,享年九十二歲。威爾森是社會生物學的主要開創者。職業生涯期間,他發現四百多種螞蟻。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找出螞蟻如何傳達危險及食物蹤迹的方式。他曾呼籲將地球半數地區列為自然保護區,表示除非全球攜手合作,拯救現有物種,否則人類歷史恐怕將一直走下坡。
威爾森一九二九年六月在美國南部亞拉巴馬州出生,童年在一次釣魚時,被魚鰭割傷右眼,失去大部分視力,他表示這次受傷令他不能看清戶外的大型動物,於是集中研究螞蟻和其他昆蟲。十歲時在森林耗費數小時收集昆蟲和蝴蝶,立志成為昆蟲學家。他後來在哈佛大學的七十年間以科學家身分,投入教授教職和出任昆蟲學館館長。
學說被抨與優生學呼應
威爾森是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他尤其以他對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研究而著名。一九七五年,威爾遜出版《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開拓「社會生物學」這一引起巨大爭議的學說。他認為,社會生物學的目的在於獲得有關整個社會的生物特徵的普遍原理。有人把社會生物學的開創稱為繼達爾文以來最重要的理論。但部分科學家認為《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暗示,利他或敵意等人類行為是由基因或「先天」決定,而非環境或「後天」造成。當時的批評人士指責他的理論和優生學相呼應。
威爾森的主題研究對象是螞蟻,尤其是螞蟻通過信息素進行通訊。在職涯期間,他發現四百多種螞蟻。他表示,自己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找出螞蟻如何傳達危險及食物蹤迹的方式,例如藉由散發化學物質。
威爾森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達爾文」,他在自然界的名聲,與英國博物學家艾坦勃勞(David Attenborough)齊名。他一九六九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榮獲過全世界最高的環境生物學獎項,包括美國的國家科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為諾貝爾獎未能涵蓋的科學領域所頒發的克拉福德獎。一九九五年,威爾森獲《時代》雜誌評定為二十五位影響美國當代最巨的美國人物之一。
籲將半個地球列保護區
威爾森生前居住在美國東北部一處退休社區,近期出版了生物多樣性系列叢書中的最新著作。他發起的「半個地球計畫」(Half-Earth Project),呼籲共同保護地球一半的陸地和海洋,以便有足夠的多樣化生物,以及良好連結的生態系統,來扭轉物種滅絕的進程。他認為這種滅絕正在以一千萬年來前所未見的速度發生。他曾說,摧毀一個雨林換取經濟利益,就好像燒掉一幅文藝復興名畫來煮食。
聯合國已經敦促各國承諾在二○三○年之前保護其百分之三十的土地和水,幾乎是現在受到某種形式保護面積的兩倍。這一目標被稱為「30 by 30」,其靈感部分來自威爾森。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