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再招股規模不變 首日孖展僅3.3億

2021-12-21 05:30

■圖為商湯科技行政總裁徐立,商湯表示,因缺少美國投資者的參與而受到不利影響。
■圖為商湯科技行政總裁徐立,商湯表示,因缺少美國投資者的參與而受到不利影響。

  (星島日報報道)招股期間遭美國列入投資黑名單而煞停上市的商湯(020),昨日捲土重來招股,表明將美國投資者排除在認購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之外,部分中資包銷商已退出上市團隊,而原來的基石投資者有超過一半退出,並由國泰君安、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希瑪眼科(3309)等頂替,並認購近40億元股份,佔總集資額近70%,為近年大型新股少見。雖然發行規模及集資金額不變,但孖展反應大不如前,首日僅錄得約3.3億元孖展額,未足額認購,而上一次招股首日孖展則超購逾10倍。
商湯短短一周就重新招股,發行規模、招股價及集資金額不變,擬發行15億股,招股價介乎3.85元至3.99元,每手1000股,入場費4030.21元,集資最多59.9億元,周四(23日)截止招股及定價,趕於本月30日掛牌。
  據商湯的補充招股章程,指該公司被美國列入投資黑名單後,其籌集資金的能力,尤其是從美國投資者處籌集資金的能力或會受到限制,以及公開交易證券(包括B類股份)的流動性均可能因缺少美國投資者的參與而受到不利影響。
補充招股章程
  商湯原定本月10日截止招股及定價,獲得超過30億元孖展認購額,相當於公開發售超購逾4倍,但當日美國財政部宣布,以涉及侵犯人權和鎮壓為由,把從事面部識別軟件的商湯集團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美資投資者不能持有商湯集團的股份。
  商湯表示,美國財政部將附屬公司之一商湯集團列入名單,但不限制任何美國人士購買商湯B類股份,或現有的美國股東繼續擁有公司股份。但由於相關美國規例不停轉變及發展,該公司已要求將美國投資者排除在認購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之外。
近半基石投資者轉人
  事實上,商湯原來引入的9名基投,有5名已退出今次IPO,包括廣發基金、Pleiad基金、WT、Focustar及Hel Ved,換入本地企業及有國家背景的基金及企業,包括徐匯資本、國泰君安證券投資、香港科技園創投基金等,分別認購1.5億、3800萬、500萬、500萬及510萬美元,而中國誠通發起設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國盛海外香港、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股權投資基金、上汽香港則繼續參與今次IPO,其中國盛海外加大認購額,由原來的2000萬美元,增至7250萬美元,總基投認購額達5.12億美元(約39.9億港元),較上一次IPO增加13.7%,基投比例由原來最多的58.64%,增至最多的68.89%。
  除了有基石投資者退出,上市團隊亦有變更,根據香港包銷協議的修訂協議,國泰君安證券(香港)及交銀國際不再擔任聯席帳簿管理人、聯席牽頭經辦人及包銷商,其他成員則維持不變。商湯未有披露具體原因。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