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削1%整筆撥款 社福界恐弱勢「找數」 勢凍結人手裁員 影響復康殘疾服務

2021-12-08 03:45

張志偉批評,檢討整筆過撥款機制的報告,無解決撥款基準、同工不同酬等問題。資料圖片
張志偉批評,檢討整筆過撥款機制的報告,無解決撥款基準、同工不同酬等問題。資料圖片

早前有傳政府將於下個財政年度起,向社福機構發放的整筆過撥款削減1%,涉及2億元資助,將有164間機構受影響。過去2星期,社福界議論紛紛,有機構指減幅不大,雖未必即時影響服務,但一些依賴資助的小機構可能要凍結人手,甚至裁員1成。有社福業界質疑,政府若因疫下經濟欠佳而削社福資助,要弱勢「找數」是本末倒置,擔心成為削減福利開支先河。多個社福工會聯署反對,希望檢討整筆過撥款機制,避免撥款基數長期受影響。

今年2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公布節流計畫,壓縮所有政策局及部門開支,冀減少經常開支撥款1%,預料減少39億元。社福界憂慮政府向社福機構發放的整筆過撥款,亦將削減1%。據社署資料,2020至2021年度,共164間非政府機構接受整筆撥款津助,總撥款額201億元,每間機構撥款額由148萬元至17.9億元不等,換言之削減措施將涉及2億元資助。對於有傳削減安排將於明年4月起實施,社署未正面回應,僅指有關整筆撥款津助安排詳情將適時公布。

削活動減送飯員應對

消息一出,社福界議論紛紛。有資深社工指,「cut百分之一死唔到人,但話無影響就假,最怕政府試水溫,今次cut百分之一,下次又cut百分之一,造成慣例,或者cut完唔加番,就影響深遠。」他續稱,削津下大小機構都有影響,以每年受助億元的大機構,削減1%已是百萬元,儘管這些機構籌款能力強,或有儲備填補,但始終構成財政壓力。至於依賴社署津助作8成經費的小機構影響更大,現時業界傾向維持服務,暫以凍結人手,甚至凍薪,或削減不必要活動應對。

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指,以有十多人的小機構計,若獲津助1千多萬元,削減1%便少了10萬元,等於學位社工3個月工資,短期內可凍結職位填數,但若長遠未能復聘職位會加重其他社工工作,若保留社工做服務,可能裁減一名年薪十多萬元基層文員,擔心削津持續,這類小機構恐要削減1成人手。除凍結人手,他擔心未來要凍薪,嚴重打擊士氣。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指出,若政府削減津助,變相令社福機構向助理社會工作主任、社會工作助理等職系開刀,「租金等開支已經固定,會先減人工或裁員,例如一些項目本身3人跟進,變到只得2人,服務質素一定受影響。」另有長者服務機構員工估計會削減人手,如維持上門送飯服務,但凍結或減少送飯員人數,現時服務「掹掹緊」,削津助會增加員工壓力。

恐開先例 未來幾年續削資

張志偉批評,削津一事,業界只從報道得悉。他質疑疫下2年,貧窮人口上升之際政府竟擬削津助,令人憤怒,今年7月政府公布檢討整筆過撥款機制,報告中無解決撥款基準、同工不同酬等問題。

李立航則認為,統一削減1%撥款,貌似公平,但實際大大影響大型機構的服務,繼而在業內掀起矛盾。他續指,青年及安老服務受社會關注,故社福機構一般不會取消有關範疇的服務,惟一些復康及殘疾相關服務,例如物理治療、融入社會服務等,即使被削減,亦未必有人察覺,故推斷此類服務將受影響。

社工張先生(化名)所服務的青年機構獲社署整筆撥款,但所獲金額不算多,加上其機構的主要經費由籌款得來,他認為削減撥款的影響不算大,「如果有同事離職,幾個月請不到人的話,所節省的人工開支,已可抵銷被削的金額。」但他擔心先例一開,未來幾年一旦持續削減撥款,或會影響服務。他續說,社署發放的整筆撥款不止用於人工開支,據他了解不少社福機構因資源所限要將部分服務外判,當撥款削減可預視外判服務將首當其衝。

外判服務首當其衝

據社署資料,於2020至2021年度,東華三院、明愛、保良局、聖公會福利協會等分別獲10億元以上津助,東華三院獲最多,共17.9億,最少是靈光教會獲148萬元。星島日報向相關機構查詢,聖公會福利協會指,「任何福利撥款削減都影響整體服務,正評估影響,必要時考慮削減一些行政成本和開拓資源,盡量維持現有人力及服務」;明愛指「已向社署表達意見,期望在一些項目作寬鬆處理,但以不影響服務和員工為首要考慮」;獲逾6億元津助的耀能協會則指「暫未收到社署詳細通知,不便回應。」其餘機構至截稿前未回覆。

據悉,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早前曾去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反映削減整筆撥款將影響社福人員薪酬福利,機構有可能要壓縮資源,直接影響福利服務的提供。當時社聯要求是次削減津助只是過渡措施,在2至3年後檢討,恢復原有的撥款水平,避免撥款基數長期受影響。上月底,社總聯同十多個社福界工會聯署,希望政府收回削津計畫。

一直關注弱勢權益的失明人協進會前會長的莊陳有指,現時社福服務捉襟見肘,質疑政府動機,更擔心是另一次削減社福開支的開端。疫下經濟差是不爭事實,社福服務更要增加援助基層,節流不應向弱勢「開刀」,他反建議政府官員減薪,與民共渡難關。

記者 關英傑 林紫晴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