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華人尋身分認同 食逾7800家中餐館

2021-11-27 05:30

■陳戴維多年來吃過七千八百多家中餐館。
■陳戴維多年來吃過七千八百多家中餐館。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有一名中餐館「收藏家」,多年來吃過七千八百多家中餐館。他並不是美食家,甚至不用筷子。身為第三代華裔美國人,他對中餐的興趣,始於探求華裔美國人的身分認同。

  七十二歲的陳戴維住在美國洛杉磯。雖然祖父母從廣東移民到加州,但他小時候不吃中國菜。他憶述五十年代第一次吃到中餐時,食物並不精緻。他說:「去宴會,我只吃鼓油撈飯,不吃別的。」

  一九六○年代,美國民權運動如火如荼,陳戴維在大學修讀課程後,對華裔美國人歷史產生興趣,從此開啟了超過半世紀的覓食之旅。他在電話簿中尋找中餐館,說:「剛開始時只是尋找身分認同。我對美國華人歷史的興趣促使我去吃中餐,看看全國各地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畢業後,陳戴維任職稅務律師,常在美國各地出差。「那時我就想,為甚麼不試一下當地的中餐呢,我想通過這個方式看看,在那裏當一個華人是甚麼感覺?」他先從電話黃頁按圖索驥,嘗遍了洛杉磯及周邊的中餐館,收集了數以千計的餐廳名片與菜單。到了八十年代末,他開始在電腦表格中系統性地整理到訪過的餐廳,最早回溯到他在一九五一年吃過的餐廳。他至今已光顧過七千八百一十二家中餐館,假設每天試吃一家,也要差不多要二十一年才有此「成就」。

  他憶述多年來最驚喜的中餐,是一九七五年在密西西比州克拉克斯代爾吃到的港式炒麵,驚為天人。最難吃的則是北達科他州法戈的炒飯,米飯濕的,又澆了很多醬油,有的菜嘗起來像是罐頭食物。他最喜歡的中餐菜式每幾年就換款,目前是酥皮叉燒包和魚肉餃子。他說全美國要數洛杉磯聖蓋博谷的中餐水準最高,但飲茶點心是三藩市更正宗。

  有趣的是,吃遍各地中菜,陳戴維卻不用筷子,每次都問服務員要叉子。被問到會否有一天厭倦中餐,他不假思索回答說:「不,尋找新的中餐館已經變成我的第二天性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