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股融資騙案肆虐 最少六苦主索償

2021-11-18 05:30

本港有上市公司的重要投資者,遭騙徒藉監管漏洞騙取抵押股份,並沽售圖利。
本港有上市公司的重要投資者,遭騙徒藉監管漏洞騙取抵押股份,並沽售圖利。

  (星島日報報道)自去年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後,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殷切,惟尋求融資卻是難上加難。本報記者接觸到一名細價股主要股東,發現疫情之下催生出了一群疑似國際金融騙徒,他們看準時機及監管漏洞,以優厚條件騙取上市公司大股東抵押股份融資,在海外策動拋售圖利,而苦主只能落得錢股兩失的下場。據了解至少六宗近似個案正循法律途徑追索損失。細價股大股東慘被國際騙徒「生吞」,市場人士歸咎是本港監管機構對細價股不公平對待,窒礙細價股正常融資途徑,才逼得他們墮入圈套!

  本報記者接觸到一位押股騙案苦主、通聯香港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黃先生現身說法,向本報親述了他的上當受騙過程,坦言公司因此已損失逾8000萬元。

  據他所述,公司是渤海銀行(9668)上市時的重要投資者,持有約3200萬股股份。由於公司的內房業務有融資需求,受詐騙集團「豐厚的」貸款抵押條款所誘惑,又盲目信任第三方國資證券商的推薦,於是便草率地與詐騙集團簽署了「股票貸款協議」。

  黃先生回憶,雙方簽署協議後,詐騙集團起初提供了一筆約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的貸款後,就開始利用各種藉口,拒絕再發放後續貸款,甚至要求追加股票作為抵押物。在黃先生發現上當後,聘請專業機構調查才發現,這批押股早已透過中資、美資等證券商,轉至加拿大,且已被沽售2800萬股,佔押股的87.5%。

  中港兩地因疫情持續未能通關,黃先生經歷兩地隔離來港報案,現時案件已經交由港島刑事總區調查隊、商業罪案調查科處理,託管人公司註冊地巴哈馬的警方亦有介入調查。同時,他亦聘請律師在本港展開民事訴訟,現正排期上庭。黃先生透露,詐騙集團初期曾與其有過聯絡尋求「和解」,提出以市價的50%購買其全部押股,惟他有過上當經歷後,已不想再與詐騙集團有任何交涉。

  據悉,計及黃先生個案,目前類似的押股騙案已累計最少六宗,部分已交由警方集中處理,並且進入訴訟流程,各個案的騙徒手法均相差無幾。經本報統計手上五宗有詳細資料的案件,押股騙案相關的上市公司股份,按昨收市價計算,總價值起碼逾10億元。然而有涉事人士聲稱,已曝光的個案僅是冰山一角,若計及不願意透露詳情的案件,涉事金額可達百億元。

  本報從多家公司入稟狀發現,押股騙案涉及的上市公司股份範圍甚廣,不僅是細價股,亦有些市值較高的股份,甚至是有已退市的股份均無一倖免。其中,一家GEM板上市的資訊科技服務提供商,牽涉的股份高達2.7億股,佔其總股本近三成。另外,一隻去年上市的內房股亦涉及其中,受騙股份數目約1.34億股,佔總股本近一成,按昨收市價計,價值近6億元。

  其實,這些金融騙徒本身並不經營任何借貸業務,他們包裝自己是真實存在並且是負有盛名的金融集團,譬如在北美營運的金融集團。為了令偽裝更讓人信服,詐騙集團聲稱的業務地點與名稱、其網站主頁和運營設計,跟被偽冒的金融公司十分相似,若非仔細觀察難以辨認。詐騙集團所謂的「員工」在職場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上仿製了個人資料,而互聯網上亦有詐騙集團冒充編造的新聞稿,想方設法試圖營造出一個正面的公司形象。

  在建立起虛假的專業形象後,詐騙集團開始提出以極低的借貸利率、巨額貸款、承諾股權不過戶等條款吸引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地大戶上當,而利用的正是那些手持大量細價股股票的股東,身陷融資困境急於求財,極容易被看似優厚的押股條款誘惑,且又盲目信任中介人,及對本港金融有較高信心等種種因素影響而墮入圈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