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港人月儲6600元 四年最少
2021-11-11 05:3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存保會)昨日公布「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有儲蓄習慣者的比例、每人每月平均儲蓄金額,以及有定下儲蓄目標者比例的數據均錄得下跌,反映在疫情持續、經濟不明朗的挑戰下,香港人的儲蓄能力進一步下降,亦較難訂立穩定的儲蓄目標及計畫。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主席許敬文表示,儲蓄能力下跌情況可能與本港近兩年經濟下行,以及目前經濟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所影響。亦有經濟學者認為,新冠疫情導致市場景氣轉差,加上目前仍處於封關狀態,部分行業仍受影響,導致其從業員收入減少,財務狀況緊絀,儲蓄能力隨之下降。
存保會於今年9月期間,透過隨機抽樣並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1006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人,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二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但數字較以往3年少,較去年下調5個百分點。而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6600元,連續兩年下跌,較去年的7000元減少6%,亦錄得自2018年開展調查以來的新低,但每月的儲蓄中位數仍維持在5000元。
同時,今年只有20%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表示有定下儲蓄目標,較去年的38%大幅下跌18個百分點。存保會認為,數據或反映受疫情影響接近兩年,不但考驗香港人的儲蓄能力,更令他們難以作出持續、穩定的儲蓄規劃。
此外,調查指,18至2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比率為83%,與去年一樣,比率為各年齡組別中最高。當中有約三成七表示今年有定下儲蓄目標。30至3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比率為78%,為各個年齡組別中的次高。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表示,今年市民的儲蓄習慣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有二,疫情對部分行業的生意造成打擊,相關從業員的薪金未能增加,甚至收入減少,同時物價上漲,導致部分市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政府於今年派發消費券,令市民的消費欲望有所提高,或會間接降低儲蓄意欲。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亦認為,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儘管目前香港失業率正在下跌,但下跌幅度較以往緩慢。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7月至9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4.5%,較6月至8月下跌0.2個百分點,下跌幅度較為緩慢,他認為主要原因是中港仍未通關,零售、旅遊等行業的業務位於樽頸位置。
展望本港未來經濟,李兆波指短期經濟仍須視乎通關的進展而定,預計今年本港GDP全年增長可按年上升5%至6%。但長遠而言,他認為本港經濟可維持穩定。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