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士居道界石疑遭拆除 地政總署指不會要求還原
2021-11-09 22:48
近日有保育人士發現佐敦加士居道一塊刻有「K.I.L 7068」(九龍內地段 7068)的界石被發現失去蹤影,疑被人移走,引起保育人士關注。地政總署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署方不需再以界石確定地界,因此不會要求業權人還原已遺失的界石。
從網上圖片所見,在位於加士居道彌敦道交界,原有放置石碑形「界石」的位置,近日該塊界石已失去蹤影,過去道路鋪設地磚時為界石預留位置仍然遺留,地面隱約留下一個小洞。
從網上的舊照片中可見,該界石近年左上角出現損毁,石上的「K」字消失大半,一度被誤認是「I.L. 7068」。
地政總署發言人回覆傳媒查詢時表示,有關的界石位處私人地段,由地段業權人在1957年批地後,按地契條款自費設立以標示私人地段界線,該界石由業權人擁有。發言人又指,隨着測量技術的發展,座標系統已被廣泛應用,現時署方不需要再以界石確定地界,署方亦不會要求業權人還原已遺失的界石。
在70年代以前,本港以界石勾畫土地界線,這些界石通常都會被放置在建築物的角落位置,石上刻有不同地段的英文字母簡稱,與地段數字號碼以作識別。
例如「九龍海旁地段」為K.M.L. (Kowloon Marine Lot)、「郊區建屋地段」為R.B.L(Rural Building Lot),在港島內陸位置的地段稱為「內地段」即I.L. (Inland Lot);到發展九龍時,就稱為「九龍內地段」,即K.I.L. (Kowloon Inland Lot)等。
直至70年代後期,座標技術被廣泛用作於描述土地的位置,政府不再需要豎立界石來確定地界,使界石逐漸失去實際作用。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去年撰文時,曾稱界石「極具歷史意義」,提議市民走在街上或到郊外時可多加留意,或會發現「極具歷史意義的界石」、「精緻平實的測量控制點就在身旁」。文中亦提到三款「較具歷史意義的界石」,分別是維多利亞城的界石、赤柱與維多利亞城之間「群帶路」的標距里程碑,以及位於大嶼山的嶼南和嶼北界石。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