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力拓雲業務 爭金融國防合約

2021-11-09 05:30

谷歌雲去年在全球雲基建市佔率約6.1%,為第四大雲端服務商。
谷歌雲去年在全球雲基建市佔率約6.1%,為第四大雲端服務商。

  (星島日報報道)互聯網巨頭谷歌(Google)近日銳意拓展雲端業務,拉近與兩大美國對手亞馬遜和微軟之間的距離,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訂立10年期合作協議,將後者的核心交易系統遷往雲端平台的同時,投資10億美元(78億港元)於該期貨交易所, 並且打算重新加入爭奪美國國防部的大型雲運算合約。

  通過這份與芝商所的10年長夥伴協議,谷歌雲(Google Cloud)最終將管理每日數以萬億美元計的交易市場。兩公司表示,芝商所未來可以為新用戶提供更快、更簡化的操作,同時利用Google的技術開發新工具,例如是監察市場風險的人工智能軟件。

  企業一般只會向科技公司外判運算處理和數據儲存的工作,而不會讓它們管理有關運算系統,今次非同一般的合作將令CME成為谷歌雲的重要客戶。這家以芝加哥為基地的公司營運包括原油、金屬以至股市等期貨交易市場,近期市值攀上792億美元(約6177億港元),並重新超越香港交易所(HKEX)成為全球市值最高交易所。

  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數據,谷歌雲去年在全球雲基建業務的市佔率約6.1%,為第四大雲端服務商。龍頭是去年穩佔逾四成市場額的亞馬遜,微軟和阿里巴巴緊隨其後。

  谷歌表示,與芝商所訂立夥伴協議的同時,向該交易所集團作出10億美元股份投資,購入不具投票權的優先股,是谷歌歷來最大筆的金融業投資。谷歌雲的行政總裁庫里安(Thomas Kurian)稱這筆投資反映,該公司所作的承諾不僅關乎企業本身的基建服務,也包括其金融系統的轉型。

  將CME交易系統轉移至雲端將涉及超乎一般雲計算項目的技術挑戰,原因像CME這樣的交易所須處理大量報價和交易,當中許多客戶是高速交易商,早已習慣交易所系統處理速度達到百萬分之一秒。一旦交易所處理買賣的速度變慢,不單會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在金融市場引發連鎖效應。儘管技術難度偏高,交易所為未來發展仍要踏足雲端技術,納斯達克公司去年計畫在未來十年將交易市場遷往雲端平台,但尚未透露會聘用哪一家技術服務商。

  亞馬遜一直在緊盯交易所的生意,其雲運算業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去年與新加坡交易所和歐洲市場營運商Aquis完成了一個試行計畫,驗證AWS的雲端技術可以營運處理極速和高流量交易的交易所。

  芝商所表示,明年開始會將其技術架構逐步移往谷歌雲平台,兩公司初期會集中處理CME的數據及結算服務,這些在該交易所的核心系統中屬於對速度較不敏感的部分。結算工作涉及在後台處理交易結算,和交易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款項交收,到後期才將芝商所的全部市場業務遷往雲端平台。

  除了交易所業務,據知情人士表示,谷歌正尋求獲取美國國防部的大型雲端運算合約,庫里安前周曾與國防部官員會晤,商討參與稱為《聯合作戰人員雲端能力》( Joint Warfighter Cloud Capability,簡稱JWCC)的合約競標事宜。谷歌3年前因為員工反對而放棄競逐同類的合約。

  美國國防部今年7月面對亞馬遜發起司法訴訟抗議下,決定取消與微軟總值100億美元的《聯合企業防禦基建》(JEDI)雲運算合約,繼而打算整合部門內不同的數據系統,提升旗下分支之間相互通訊、處理數據、分享情報和在其網域同步有關工作的能力,推出這份為期3年、改為由多家業者負責的JWCC合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