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強制「安心」必要 須優化技術多解說

2021-11-03 04:30

  趁着香港社區清零之勢,政府連日頻頻出招收緊防疫措施,加強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能力,冀為與內地通關創造條件。在連串措施中,當局強制市民進入政府處所要掃「安心出行」,明顯是用實際行動,展現出有政治意志對接內地控疫措施,由於通關刻不容緩,此舉實有必要,但須理順執行細節,優化技術令使用更方便,並做好宣傳解說工作,讓公眾明白到措施既可保障自己,也有助為稍後推行的「港康碼」掃除障礙,通關才有望水到渠成。

  增長難靠內需 須速恢復通關

  港府與內地專家舉行對接會議後一個月,近日宣布收緊新冠病人出院標準、將高風險群組從業員檢測次數加密至三日一檢後,前天落實強制市民進入政府處所,包括圖書館、體育館和街市都要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也宣布取消四十一類豁免檢疫群組,防疫力度變得更積極和快速,明顯是要符合內地疫情防控要求。

  港府過往在推出防疫措施,往往在尊重私隱和控疫之間取得平衡,容許市民自願檢測、使用「安心出行」和接種疫苗,但在當前外圍疫情嚴峻,即使本地清零,也不敢貿然開關,因新加坡放棄清零,改用與病毒共存政策後再爆疫的殷鑑在前。可是香港是開放型經濟,遊客和外國商人無法前來,對本港經濟衝擊大,單靠本土消費,只屬塘水滾塘魚,從第三季GDP按年增長百分五點四,比第二季回落二點二個百分點,以及九月零售貨值按年增長百分七點二,比八月份的百分十一點九為低,都反映政府消費券雖有提振經濟作用,但增長難持久,還須設法與內地通關。

  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是邁向「港康碼」的重要一步,若仍抱着讓市民自願使用的心態,「港康碼」便難有寸進之機,不管從公共衞生抑或經濟角度來看,當局都有必要採用強制手段,先由政府處所入手,據知稍後會擴大到其他表列處所。目前周邊地區,除了內地外,只有新加坡和紐西蘭是強制民眾進入食肆、商場、辦公大樓和公眾場所時,須啟動追蹤程式,一旦有人確診,以便追蹤檢測,快速截斷傳播鏈。

  可是新措施推行時卻引起一些市民不滿,因當前本地清零,不少人覺得沒此必要強制使用「安心出行」,而政府在落實時似乎未有周詳考慮,低估了長者不懂得使用「安心出行」、長者和露宿者等弱勢社群沒有手機、沒足夠人手把守街市多個出口、繁忙時間人多掃碼時逼爆街市出入口等。

  機構企業應跟隨 促市民習慣

  因此,當局需要加強解說,讓市民明白此舉旨在加強防疫,保障使用者自己,而且有助通關,並非是侵犯個人私隱,冀公眾理解。更多公共機構或大企業應仿效生產力促進局,要員工和訪客進入時使用「安心出行」,讓市民習慣掃二維碼,減低新措施的推行阻力。

  政府短期應在街市增加人手,幫助哪些沒手機的長者和弱勢社群,而社福機構和企業亦可配合向他們送出智能手機。同時應透過科技來優化「安心出行」,例如參考新加坡的SafeEntry經驗,可用手機或專為長者而設的便攜小裝置,用藍牙自動記錄行蹤;紐西蘭正測試近地通訊(NFC)標籤技術,原理像八達通,只要將智能手機靠近NFC標籤,就會自動啟動程式,毋須掃描二維碼,方便長者和殘疾人士使用。

  港人困守疫城二十一個月,現時距通關是只餘幾里路,政府又積極對接內地控疫措施,大家若想盡快回鄉探親或公幹,應拋棄成見,盡量配合,一如大家對戴口罩和做檢測般習以為常,走好通關最後一段路,經濟復常才有望見曙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