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院實現全球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 原料包括一氧化碳等

2021-11-02 17:37

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收成率達到85%。互聯網圖片
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收成率達到85%。互聯網圖片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與機構合作,上周六宣佈首次實現從一氧化碳到蛋白質的一步合成,並已形成萬噸級工業產能。這一來促進國家達到「雙碳」減排的目標,二來有彌補中國農業依賴入口的問題。

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飼料所研究員薛敏博士表示,蛋白質的天然合成通常要在植物或植物體內具有固氮功能的特定微生物體內,通過自然循環實現,不僅化學反應緩慢,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效率較低,最終積累的蛋白質含量低。

薛敏提到,人工合成則不受此限,因此國際學術界長期以來認為,人工合成蛋白是影響人類文明進程和對生命現象認知的革命性前沿科學技術。該項研究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業尾氣和氨水為主要原料,「無中生有」製造新型飼料蛋白資源。

今次的研究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關鍵技術,大幅度提高反應速度至22秒,創造了工業化條件下,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質收成率最高85%的世界紀錄,薛敏提到:「這是迄今國際上發現的最高效生物固碳/固氮生產模式。」以工業化生產1,000萬噸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計,相當於2,800萬噸進口大豆(蛋白含量30%)當量,經換算,大約等於減排二氧化碳2.5億噸。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