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扭轉氣候危機 資金技術須速到位

2021-11-02 04:30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昨天在英國格拉斯哥揭幕,與會者力爭達成更進取的減排行動,但外界對此不感樂觀,因各國為自身利益進行角力,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持續向中國施壓,但口惠而實不至,而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卻擔心作出太進取的承諾,會衝擊經濟,反而要求富國要言行一致,在履行資金援助之餘,更要進行技術轉移。倘若富國依然只站在道德高地指手劃腳,卻沒採取實質行動,減排只淪為空談。

  加快能源轉型 窮國經濟衝擊大

  在峰會召開前,東道主英國首相約翰遜警告,若談判失敗,整個氣候行動都會失敗,全盤皆輸,未來世代子孫將面臨飢餓、衝突和大規模遷徙風險。

  今年美國西岸經歷旱災,中國鄭州發生千年一遇水災,德國和比利時遭世紀洪澇蹂躪,令大家都明白到氣候暖化所帶來的特大天災變得更頻仍,破壞力更大,須盡快加力減排,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剛結束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雖就此達成共識,但未有就零碳排放期限設具體目標,故外界對氣候峰會談出成果不存厚望,皆因各國多以自身利益出發,未必願意將減排放在首位,令峰會成了角力場。

  首先,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碳排放國,峰會不但成了兩國博弈新戰場,更代表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爭。美國總統拜登在G20峰會結束後,抱怨中國和俄羅斯沒作出更進取減排承諾,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重申堅持二〇三〇年碳達峰,二〇六〇年碳中和的目標不變,背後涉及經濟承受力。

  對美歐等富國來說,能源轉型對其經濟衝擊最小,自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提出更進取的減排目標,但對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卻是另一回事,他們以生產作為經濟增長動力,對煤炭發電需求殷切,近月能源荒被逼限電,令中印等都吃不消,更遑論要大幅和提前減少用煤發電,對經濟衝擊相當大。

  援助金未兌現 富國口惠實不至

  中國對拜登提出在二〇三〇年將碳排放量減至二〇〇五年水平一半的承諾存疑,因拜登民望低迷,前總統特朗普又蠢蠢欲動要在三年後大選捲土重來,一旦特朗普再入主白宮,難保不會再次退出《巴黎協定》,若中國貿然作出更進取減排承諾,隨時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此,習近平在G20峰會兩度透過視像方式發言,強調在應對氣候危機時須兼顧環保和經濟發展,保障民生,言下之意是富國切勿將減排責任推卸在發展中國家身上。習近平更呼籲發達國家要切實履行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暗地裏指責發達國家說到做不到,本來答允去年開始給予發展中國家連續五年每年一千億美元的援助,卻遲遲未兌現。

  要推動發展中國家減排,便要鼓勵他們改用再生能源,可是相關技術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而它們為了保護企業利益,不願將技術轉移,一如新冠疫苗,因箇中牽涉到分享知識產權,影響到企業盈利,甚至可能讓中俄競爭對手獲取關鍵技術。不過,在資金和技術轉移方面,印度已表明將在峰會上爭取。

  此外,化石燃料生產國如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澳洲等,對採納更進取減排方案意願最低,因愈快實施碳中和,意味它們在全球能源戰略的話語權將喪失,也失去賺取外匯的財路。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但各國卻各自有不同的盤算,要達成進一步減排相當困難,除非各方願拋棄成見,特別是美歐發達國家能落實資金與技術轉移,承擔更大責任,否則全球將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