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規範電商 嚴控垃圾短訊

2021-11-01 05:30

■「雙十一」掀起購物狂歡,天貓去年宣布總成交額達四千九百八十二億人民幣。
■「雙十一」掀起購物狂歡,天貓去年宣布總成交額達四千九百八十二億人民幣。

  (星島日報報道)官方持續收緊互聯網平台監管!「雙十一」網購節來臨前夕,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召開行政指導會,指針對「雙十一」期間行銷類垃圾短訊投訴大增,要求電商平台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營銷短訊。阿里巴巴(9988)、京東(9618)、美團(3690)等主要電商都有出席,承諾將嚴格管控垃圾信息。上海、安徽、湖北等地亦對電商企業開展行政指導,或提醒消費者聰明「剁手」。

  「11.11預售今晚八點開始……」「再次提醒!今晚大鉅惠!」「買到就是賺到!」廣東《羊城晚報》報道稱,面對這些營銷短訊,民眾似乎無可奈何,有時候「退訂」,結果卻是「好像變多了」。

  報道稱,近年來「雙十一」促銷期間的營銷類垃圾短訊投訴,呈現集中爆發現象,電商平台的相關投訴佔比高達九成。還衍生出大量相關消費金融類垃圾信息投訴,特別是平台「默認」註冊用戶,同意直接發送促銷信息。平台商家利用平台規則漏洞發送營銷短訊等問題,明顯侵害消費者權益。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近日針對民眾反映強烈的營銷短訊擾民問題,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電商平台立即全面自查自糾零售、金融等相關產品的短訊營銷行為,不得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請求擅自發送營銷短訊,完善現有短訊營銷預案,及時向行業主管部門報告階段工作進展情況。

  相關企業鄭重承諾將嚴格管控垃圾信息,治理相關要求,全面自查整改,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優化用戶服務,及時總結彙報,確保營銷類垃圾短訊治理取得實效。

  各地官方近日亦相繼加強電商平台監管。上海市場監管局聯合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等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督促平台加強經營者身分信息管理和公示,嚴厲打擊經營者虛假宣傳、商業詆毀、違規促銷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低價傾銷、價格欺詐、未按規定明碼標價等不正當價格行為。上海市場監管局並對拼多多、攜程、美團點評、國美在線等三十家電商企業開展行政指導。

  安徽合肥召開電商企業行政指導會,對阿里本地生活、京東、美團、百大E商城等二十八家電商平台以及直播、社區團購等新業態電商企業進行行政指導,要求各平台認真履行主體責任,嚴禁虛假宣傳,價格欺詐,以及銷售假冒偽劣及違規商品。

  湖北省市場監管局也提醒消費者聰明「剁手」、理性網購,包括直播秒殺勿衝動,預售規則要認清,低價「陷阱」要避開,保留證據好維權。

  去年十一月十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曾發布《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直接針對平台經濟領域壟斷行為,要求「禁止經營者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文件還明確壟斷行為主要包括「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經營者集中行為」,「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等。電商巨頭股價於次日經歷「黑色雙十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