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灣湖等設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

2021-10-25 04:3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早前公布《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二○三五年的可再生能源佔發電比例大幅增至百分之七點五至十。黃錦星表示,發電燃料組合應多管齊下,水務署將在行山熱點「千島湖」所在的大欖涌水塘,以及船灣淡水湖(見圖),安裝大型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船灣估計年產一億度電。至於引入離岸風場、氫能,以至向內地擴大輸入核電,都不應放棄任何選項。

  《藍圖》提出在二○五○年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在二○三五年前把本港碳排放量從○五年的水平減半,當中發電燃料及建築物減碳是重點,二○三五年就要停用燃煤發電,大增可再生能源至百分之七點五至十,相當進取。黃錦星指,現時逐步以天然氣機組取代燃煤發電,長遠邁向可再生能源,至於電費會否有加價壓力,他指是整個社會資本投放。

  現時不少市民透過「上網電價」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政府設施亦加裝太陽能裝置。水務署二○一七年在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安裝兩套各一百千瓦的發電系統先導計畫,每年各可產生十二萬度電。黃錦星表示,將會在大欖涌水塘加設第三個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先導計畫,發電容量同為一百千瓦,預計今年十二月底開始運作,年產十二萬度電,「在千島湖有第一千零一個『島』,太陽能板安裝靠近堤壩。」

  環境局補充,水務署在船灣、石壁及大欖涌水塘將籌劃更大型浮動太陽能系統,各發電容量約五至十兆瓦,其中船灣在二○二四年會有多五兆瓦的系統,年產六百萬度電,並着手研究超過一百兆瓦的太陽能系統,年產高達一億度電,供本港百分之零點二電力需求。

  另外,兩電現時分別研究離岸風場,黃錦星透露,將在下一個五年計畫審批,而近年新興的氫能發電,中電亦著手研究。

  當局早前表明不排除擴展核電,黃錦星認為「不應放棄任何一個選項」。現時大亞灣核電的供應合約至二○三四年屆滿,其八成核電已供應本港,他透露大亞灣核電站的設施仍有延長運作的空間,若社會反應正面,會同內地展開商討,「其實我理解夏天已經攞晒(全部供應本港),電力高峰期已攞晒,所以增長空間都好有限。」

  立法會通過垃圾徵費條例,將展開十八個月準備期。黃錦星坦言,廚餘廠的處理容量有限,無可能在徵費前全面在港推行廚餘回收,但會逐步試行,下月開始在杏花邨大規模進行廚餘回收先導計畫。他指,全球大城市的廚餘回收量亦只有約一半,始終要有轉廢為能設施,因此本港興建第二個垃圾焚化爐是「必然的事」,但選址是否屯門,他說「未決定」,本港整體規畫已有大轉變,因此要審時度勢去檢視。

  垃圾徵費仍未有確實的實施日期,要待完成十八個月準備期,並視乎經濟狀況再決定。黃錦星說,待明年新一屆立法會,會加緊同立法會議員跨黨派去溝通,以爭取支持。另一方面,現時要就垃圾專用膠袋的設計及防偽、生產及零售層面作最後定案,同時要同物管公司溝通,制定行業守則。此外,亦要加強回收配套設施,其中在灣仔及西貢本周將有「綠在區區」開幕,而回收便利點亦再加設多十個,他認為垃圾徵費可推動市民及回收界減少胡亂棄置回收物。

  現時廚餘回收步伐緩慢,當局只集中協助回收工商廚餘,黃錦星說,將會在屋苑推行廚餘回收先導計畫,下月將在杏花邨試行,亦有其他屋邨有智能回收設施接收廚餘。他指,比起外國可將廚餘做堆肥相對容易,本港傾向做轉廢為能,但O Park 1每日只處理二百公噸廚餘,而大埔污泥廚餘共厭氧設施就每日處理五十公噸,而本港長遠目標每日回收約一千多噸,「始終有些收不晒的。」

  他指,日韓推行垃圾收費初期都是零廚餘回收,溫哥華亦是近年才開始回收,大城市回收廚餘量只約一半,因此要有垃圾焚花爐,本港除了石鼓洲焚化爐,「第二個是必然的事」,但市民亦要惜食源頭減廢。他又指環境局接手三千個食環署垃圾站,將可在大站加設回收暫存設施,方便市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