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升溫 全球央行掀收水潮

2021-10-19 05:30

歐央行行長拉加德
歐央行行長拉加德

  (星島日報報道)全球主要央行過去年半以來,通過巨額量化寬鬆(QE)買債向市場放水和減息,支持企業應對新冠疫情的打擊。如今疫情趨穩定,加上通脹持續升溫,包括美國聯儲局在內的主要央行正考慮收水和恢復貨幣政策正常化。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月議息後表示,儲局可能從容地由11月起縮減目前每月1200億美元的買債規模;英倫銀行更進取地說,現時每月1500億英鎊的QE今年底時將會結束。通脹壓力與美英比較相對溫和的歐洲央行,也已經放慢買債的步伐。至於北歐的挪威和冰島,以及亞洲的南韓及紐西蘭更率先宣布加息。

  能源價格攀上多年新高加上供應鏈的問題持續未得到解決,翹起通脹憂慮,令貨幣市場投資者加速消化其影響,紛紛押注主要央行會較預期更早和更快地收緊銀根。

  利率期貨市場迅速跟上押注提早加息的前景。其中,市場估計英倫銀行到今年底的利率提高19基點,較一個月前的2基點加幅顯著提升。至於聯儲局和歐洲央行,利率期貨上周預測明年底前加息的機率分別高達100%和90%,與一周前分別50%和約40%大增。

  市場的春江鴨反應與堅稱通脹高企屬過渡性的一眾央行官員背道而馳,也無視經濟增長前景溫和的看法,比方說高盛已下調對美國經濟明年增長預測。

  其他市場透露出來訊息比較參差,例如是遠期通脹掉期反映歐羅區10年的通脹仍低於2%。大部分分析師認為市場對特別是歐羅區的息口預期過於進取,且歐央行的政策官員已淡化通脹風險。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二(12日)出爐的報告提醒,聯儲局、英倫銀行和其他通脹正在升溫的發達國家央行,應為收緊銀根以防通脹失控做好準備。該組織表示,雖然IMF大抵同意通脹最終會緩和,但強調環繞這議題存在「高度不確定性」。IMF首席經濟師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指出,儘管央行的貨幣政策一般能一目了然地看穿通脹的臨時性質,但面對未知的復甦前景帶動通脹預期升溫時,應作好迅速應對的準備,謀定緊急對策、向外表明觸發行動的條件,並付諸實行。

  美國通脹攀上逾30年高位,上周三(13日)公布的9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升5.4%,為1991年1月以來最高。期間,汽油和燃油的價格分別按年升42.1%和42.6%;食品和肉價也錄得雙位數的按年升幅。聯儲局儘管聲稱目下通脹屬臨時現象,大部分與供應鏈失衡和需求增加有關,預期未來數月會消退,現在仍須斟酌撤出抗疫額外財政援助的恰當時機。IMF貨幣及資本市場部主管安德里安則認為,近期能源價格飆升可能逼使有關央行作出回應。

  縱然IMF未有點名批評聯儲局,但儲局去年9月曾表示為促進全面就業,會容忍通脹攀上較正常為高的水平,該局官員近期對通脹的評估無疑是間接反映上述的政策調整。IMF描述,這種政策若遇上通脹預期開始飆升會出現一定風險。

  眼看英倫銀行和挪威央行立場轉鷹,市場分析師認為,歐央行難以一直鴿下去,雖說市場上部分加息預期由央行官員的鷹派言論挑起,但也有過猶不及的例子,例如澳洲央行堅稱會維持超寬鬆政策至2024年,投資者仍把該央行明年的息率預期上調40基點。分析認為貨幣市場此舉也許會對各地央行構成壓力,因恐怕收緊銀根行動過於墮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