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主義力主 出兵海外須極度謹慎

2021-10-19 04:30

鮑威爾二〇〇三年在聯合國會議上出示裝有粉末的試管,稱是伊拉克研製化武的證據。
鮑威爾二〇〇三年在聯合國會議上出示裝有粉末的試管,稱是伊拉克研製化武的證據。

  (星島日報報道)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的軍人經歷,助其形成了「鮑威爾主義」(Powell Doctrine)。「鮑威爾主義」主張,只有當明顯涉及美國的國家利益時,才應該派兵前往衝突地區,也就是說,當考慮出兵海外,必須小心謹慎。

  政治學者羅斯考夫介紹,「鮑威爾主義」可以追溯至鮑威爾昔日的上司、前國防部長溫伯格(Caspar Weinberger),它體現了美軍戰略決策者力圖避免未來重蹈覆轍的急切心理。越戰慘敗後,這一理論在美軍決策者中盛行一時,美國在計畫出兵海外戰場時必須制定「撤軍戰略」,以免陷入類似越戰泥潭的困境。

  鮑威爾主義主張不宜過多開展干預行動並應三思而後行。他主張,當一個國家用盡所有政治、經濟、外交手段而徒勞的情況下,才應訴諸軍事力量。而軍事介入要以絕對優勢力量為取勝的保證,利用一切資源、工具,逼使實力較弱的部隊投降,以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迅速結束衝突。

  鮑威爾也因此而此被好友、前國防部高官阿米蒂奇形容為「不願參戰的勇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