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易忽略下體出血 要留意子宮內膜癌

2021-10-05 16:58

(左起)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顏婉嫦醫生。
(左起)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顏婉嫦醫生。

女性下體出血時,大多會即刻聯想到與經期相關。特別是更年期前後女性,可能會以為是因經期紊亂而有出血情況,但其實這是子宮內膜癌的明顯警號,這種癌症比子宮頸癌更常見,而且有醫生指這種癌症轉移後的預後較差,目前有標靶免疫治療組合,作為女性的治療選擇,有助延長存活期。

轉移性子宮內膜癌預後欠佳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顏婉嫦醫生說:「子宮頸癌是HPV病毒引發,但子宮內膜癌與HPV無關係。子宮內膜癌則是因為排卵週期不規則或無排卵,令內膜細胞長期受女性荷爾蒙刺激,形成內膜增生的癌前期細胞,可能會進一步轉變成癌症。」子宮內膜癌主要的病徵包括經血變多、停經後出血、月經週期不規律等,亦會有帶血絲和異味的分泌物、下腹痛、解尿痛或性交疼痛等。

  臨床腫瘤科專科張天怡醫生指,根據醫管局最新數據,確診時子宮內膜癌屬遠端轉移的有約一成,他們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約17%,「主要是因為轉移性子宮內膜癌的治療預後一般,一線化療標準治療為結合使用卡鉑和紫杉醇,緩解率也只有約五成,亦沒有標準二線治療,治療選擇較少。」

標靶+免疫治療助延存活期

  張醫生說,有約七至八成子宮內膜癌個案並不屬於高微衛星不穩定性(MSI-H)或錯配修復基因缺陷(dMMR),可使用新型治療—標靶藥「樂伐替尼」和免疫治療「匹博利組單抗」。研究將此療法與化療相比,使用標靶結合免疫治療的患者無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分別為6.6個月和17.4個月;相反使用化療只有分別3.8個月和12個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