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林健鋒倡多招大規模覓地

2021-10-03 04:30

■林健鋒表示,綠化區和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都是可取選擇。
■林健鋒表示,綠化區和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都是可取選擇。

  (星島日報報道)中央多次開腔要求香港解決房屋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料就土地及房屋政策提出明確方向。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該黨提倡多管齊下方式大規模覓地,包括填海或開發土地,他認為綠化區和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是可取的選擇。就「明日大嶼」填海造地融資方案,他提議由政府注資未來基金作投資,成立私人公司營運,讓具規模投資者可參與,亦可發行「大嶼債券」與市民共享發展成果。

  過去十年,政府推出五花八門的措施增加土地供應,扭盡六壬仍未能滿足市民需求。林健鋒表示,經民聯一直提倡多管齊下覓地,以「插針式」覓地難成事,必須大規模開發新土地,包括填海,「填海我一直都贊成,包括『明日大嶼』,但是否有『明日大嶼』便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我覺得在維港以外很多地方可以填海。」

  林健鋒又提出其他開發土地可行模式,例如經民聯倡釋放新界土地如農地、棕地和郊野公園,他相信,綠化區和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都是可取選擇,因為有關地段交通方便。「有很多人說要行山,但行山人士通常都是用行山徑,是否整個效野公園每寸都有人行?當然不是。」他指部分郊野公園範圍被人破壞用作非法賽車,政府可研究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部分郊野公園範圍。

  經民聯又建議重建高齡公共屋邨,除了可解決公屋老化問題,也可增加居住單位。他解釋,在操作上可先在邨內球場或空置地興建一幢樓宇,用作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居民,然後邨內各幢現有樓宇以輪換方式拆卸、重建,「本來八層高的,你建完變四十層,想像一下多了多少單位?」

  「香港過往有屋邨落成,住進去後發現沒有超市,又沒有巴士,像死城一樣。」他強調「路通財通」,無論以哪一種方法開發土地都應該使用「運輸基建先行」模式,在人口遷入的同時已興建社區設施,毋須待人口數量達至《規劃標準》才開始落實。他認為當局可以補貼部分公共交通營運費,吸引大營運商加開班次。

  至於林鄭月娥上任第二年已經提出的「明日大嶼」填海計畫,據當局推算將建造最多四十萬住宅單位。林健鋒認為願景創新、有遠見,如能順利落實將成為經濟發展動力,提議可在規劃上可更多元化,「大嶼山南部是否可以打造成休閒樂園,供人滑水、度假?」

  「明日大嶼」造價逾六千億元,政府料在明年內就計畫融資提出初步方案。他提議,由政府注資未來基金,每年在未來基金撥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投資,及效法機管局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或早年興建沙田第一城做法,成立一家私人公司去營運,讓具規模投資者可以參與,亦可發行「大嶼債券」,提供較高利息回報,讓普羅市民共享未來發展成果,有助減低社會對公共財政分配的分歧,也毋須每每到立法會「攞錢」。

  林健鋒續指,政府可研究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有關項目,香港過去亦有不少發展項目及基建設施透過公私營合作發展,他舉例,「機場三跑」較其他政府工程相比,沒有超支超時,「你把責任交出去,對方會好緊張看住盤數。」

  近月有多個政府工程項目以「異常低價」批出,部分中標價僅為政府預算的四至六成,是否有利降低「明日大嶼」造價?林健鋒認為承建商對於投標項目的出價屬商業決定,除利潤外,亦可能有其他考慮,包括要累積經驗,助日後在其他工務工程的評標方面具備更好技術能力及表現,增中標機會。以他觀察,按私人市場走勢,看不到建築成本在未來會大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