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科企攻遠程醫療 冀當局訂指引推動 遙距診症 有助吸納跨境病人

2021-09-23 03:33

香港毅力科技研發實時救援系統,期望以科技協助傷者及早得到治療。 郭增龍攝
香港毅力科技研發實時救援系統,期望以科技協助傷者及早得到治療。 郭增龍攝

疫情下,遠程醫療備受矚目,本港科企均積極研發應用方案。意外救援須爭分奪秒,有科技公司看準5G實時傳送影像的優勢,研發實時救援系統,救護員只要佩戴設有超高清鏡頭的智能眼鏡,醫院內的醫生即可獲得恍如置身現場的實時影像,更可指示緊急救援程序。亦有科企研發針對癌症病人的遠程醫療會診平台,令受制於檢疫措施未能來港的跨境病人,可接受高質素的醫療服務。惟本港對遙距診症的指引及支援均見不足,並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地區,科技業界建議及早制定指引,急起直追。

從事醫療科技研發的數碼港初創香港毅力科技,曾與本港醫院合作,製作程式分析外科醫生施行手術時的手部動作,對手術成功率的影響。其項目經理楊嘉永表示,疫情下察覺到包括醫護在內的多個行業,對遠程系統的需求大增。他以專門接收新冠患者的隔離病房為例,醫護界期望在確保治療質素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進入隔離病房的人手,有科技業界於是開發攝錄系統,令醫生可通過鏡頭了解病人病況,減少巡房的次數。

救護員智能眼鏡 即時接收醫生指示

楊嘉永將相關應用帶出醫院範圍,並配合最新的5G技術,研發適用於救護員或急救員的實時救援系統,身處救援現場的救護員只要佩戴智能眼鏡,其配備的4K超高清攝錄鏡頭,可將救護員眼前的傷者狀況,以影像實時傳送至醫院。救護車內監測傷者血壓、心跳等的數據亦可實時送出,令醫生恍如置身現場,即時評估病人情況。

此外,智能眼鏡的右邊鏡片設有屏幕,楊嘉永表示,如醫生在判斷傷者情況後,期望救護員可預先進行部分治療工作,可以通過屏幕展示作業程序,甚至在影像中畫出標記,確保與救護員溝通無誤。

本港舉行馬拉松或行山等賽事期間,不時有參賽者受傷,惟駐場醫護人員有限。楊嘉永認為,若能在賽事不同位置配置系統,一旦有參賽者受傷,只要有佩戴智能眼鏡的工作人員抵達現場,醫護人員即可通過鏡頭判斷傷勢,令傷者可提早得到合適的治療及護理。

醫院引入5G 未來遙距手術

實時救援系統需要5G技術支援,隨着5G網絡的普及,醫學界近年已開始增加相關應用,其中將軍澳醫院、天水圍醫院及中文大學醫院先後在醫院範圍內鋪設5G網絡。除了可有助實時記錄及分析病人的生命表徵數據,外科醫生未來更有可能通過影像進行遙距手術。不過,楊嘉永指出,由於目前5G網絡在港的覆蓋率不足,影響其系統在室外應用的效果。他期望未來與本港醫療機構介紹系統,爭取在今年內正式試用。

不少長期病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在疫情下情願不到醫院或診所覆診,令視像覆診過去一年在港的應用大增。覓光遠程醫療則針對癌症病人的需要,設立腫瘤科專科的遠程醫療平台。其創辦人施明耀表示,醫生檢視癌症病人的病況時,需要翻閱大量X光片、掃描影像及覆診病歷,因此其平台除了提供穩定的視像會診服務,更將病人資料有系統顯示於平台介面,方便醫生跟進情況。

覓光遠程醫療目前與本港30多位醫生合作,病人除了來自本港,亦有內地人。施明耀解釋,本港醫療水準高,過去吸引不少海外人士來港看症,惟疫情下外地人來港需要隔離多日,阻礙病人來港覆診,其平台可協助海外病人解決地域限制。不過,由於各地對遠程醫療均有限制,服務暫時只推廣至內地,他期望未來可擴展至其他地區,「香港醫委會的指引是,遠程診症只適用於覆診,所以目前有內地新症的話,病人必須在內地有醫生跟進,香港醫生只能通過視像同時在場給予建議。另外,我們亦為平台醫生取得內地互聯網醫生執照,確保符合內地法規要求。」

疫情令遠程醫療廣為人知

施明耀表示,過去無論是醫生或病人,均無誘因試用遠程醫療,疫情限制令相關應用的認知度大增。他相信遠程醫療未來會有更多應用場景,「長遠香港可以設有互聯網醫院,有醫生網上掛號,普通的傷風感冒不需要再到診所排隊。另外,現時有醫生會為行動不便的長期病患者,一次過開幾個月的藥,減少病人舟車勞頓,此做法對病情控制未必理想,遠程醫療就可以幫這些病人一把。」

不過,不少醫生均向施明耀反映,由於目前本港仍未有應用遠程醫療的具體細節和標準,擔心現階段普及應用相關技術,會引來意外責任及保險的問題。施明耀認為,港府在政策制定上,明顯落後於內地及其他先進地區,並以內地為例,目前已有醫療保險承保互聯網醫療的費用,病人只要在網上呈交相關資料,即可獲得賠償。

獅城早訂下方針

翻查資料,新加坡衞生部早在2015年起發出全國遠程醫療指導方針,就遠程醫療服務提供沒有法律約束力的指引,其後於2018年推出監管沙盒計畫,試驗各種遠程醫療服務,並在2019年發表遠程醫療產品規管指引,釐清受規管的遠程醫療產品類別,以及相關的規管方式和要求。施明耀期望港府及早制定指引,協助遠程醫療發展。

遙距診症有助吸納跨境病人。郭增龍攝
遙距診症有助吸納跨境病人。郭增龍攝

收集病人大數據 有利未來科研

施明耀認為,科技公司在建立遠程醫療平台的同時,可有系統整合病人數據,有利日後科研發展。
  
目前醫學界應用大數據分析時存在困難,施明耀指出,不少行業均會利用大量的模擬數據訓練電腦系統,惟醫療病歷數據無法模擬,只能逐個累積。因此,覓光遠程醫療目前專注於發展腫瘤專科服務,期望所收集的數據,日後可有助發掘治療癌症的新方向。
  
醫療數據除了有助研究外,施明耀表示,保險業亦期望獲得更多數據,以改善現有的保單保障範圍,「到底癌症康復者可否再買醫療或危疾保險?由於目前並無太多數據,保險公司一般不會提供保障,日後就可以利用數據分析找出答案。」不過,他強調利用病人數據進行研究時,科技公司需要將收集到的數據加密,抹去可識別病人身分的資料,保障個人私隱。

記者 郭增龍
原文刊《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